粉彩太白醉酒,中国陶器的器皿形态有哪些?
中国陶瓷的器型主要分以下几类:
琢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尊、罐等。
圆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瓷器,如碗、盘、碟等。
博山炉——炉的一种式样。盛行于汉、晋,系仿铜熏炉烧制。因其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冒出,有如云雾缭绕。汉代一般为陶质,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
谷仓——一种陪葬物。下部为罐形,上部堆塑楼阁、人物、家畜、粮仓等,故名。三国至东晋时期浙江地区烧制,多为青釉。
耳杯——杯的一种式样。亦称“羽觞”。酒具。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压手杯——杯的一种式样。口平外撇,腹壁较直,自腹壁处内收,腹壁渐厚,圈足。握于手中有凝重之感,稳妥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鸡缸杯——一种洒具。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
爵杯——杯的一种式样。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一旁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高足杯——杯的一种式样。酒具。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高足碗——碗的一种式样。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
宫碗——碗的一种式样。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
净水碗——碗的一种式样。佛前供器。侈口,下腹宽圆,圈足,有的饼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题有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内容、施舍时间等。品种多为青花。
孔明碗——碗的一种式样。由两只碗粘合而成,两碗间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称孔明碗,亦称诸葛碗。始于北宋龙泉窑,明代景德镇有烧制。
斗笠碗——碗的一种式样。广口,斜腹壁呈45角,小圈足。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故名。宋代始烧,此后历代均有烧制。
折腰碗——碗的一种式样。敞口,圈足,碗下腹部硬折,故称折腰碗。最早见于五代,元代销行最广。
鸡心碗——碗的一种式样。深腹,小圈足,碗底心有鸡心状突起,故名。明永乐、宣德两朝烧制较多,以青花瓷器为多。
卧足碗——碗的一种式样。浅腹,碗底心内凹,以碗壁充当圈足,故称卧足碗。多见于明清两代。
注碗——碗的一种式样。温酒具,与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体呈莲花形,使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玉壁底碗——碗的一种式样。流行于唐代中后期,明清亦有少量烧制。圈足宽大,中有脐,似玉壁,故名。
圹碗——指明代墓葬出土的民窑青花小碗。明末多见,工艺粗率,绘画豪放潇洒,多绘山水、花鸟、梅竹、蔬果等。
蟠龙瓶——瓶的一种式样。明器。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长颈,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圆腹、圈足。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多管瓶——瓶的一种式样。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瓶体短而浑圆,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短。
梅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短颈、丰肩,至足胫部稍狭,因口径之小只能插梅枝,故名。宋代创制,元、明、清各代均有烧造,但梅瓶之名始于清代。
花口瓶——瓶的一种式样。细颈微撇,圆腹,撇足,因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故名,宋代景德镇、磁州窑、耀州窑均有烧造,明清亦仿制。
琮式瓶——瓶的一种式样。仿周代礼器玉琮烧制。圆口、方身、圈足,器形四面以凸起的线纹为饰,口与足大小相若。宋代创制,以龙泉窑、官窑多见,元、明清仍有烧制。
玉壶春瓶——瓶的一种式样。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的瓶体。宋代创制,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均有烧造。元、明、清景德镇仍烧造,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是中国瓷器造型的典型器物。
宝月瓶——瓶的一种式样。亦称“抱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仿制,多为青花。
天球瓶——瓶的一种式样。直口、长颈,腹浑圆,似圆球,故名。明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创制,多为青花。清代雍正、乾隆又烧制青花釉里红、粉彩等品种。
象腿瓶——瓶的一种式样。广口外撇,短颈,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故名。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和五彩。
胆式瓶——瓶的一种式样。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宋代哥窑、钧窑烧造此式,清代景德镇窑多见,大多为单色釉。葫芦,故名。
南宋龙泉窑创制,元、明景德镇窑多见,并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及扁腹等式。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有的书“大吉”二字。
橄榄瓶——瓶的一种式样。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凤尾瓶——瓶的一种式样。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略似凤尾,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蒜头瓶——瓶的一种式样。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故名。系仿汉代铜瓶式样,宋代始烧,明清景德镇窑常见,品种有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棒槌瓶——瓶的一种式样。口沿外翻,直颈,丰肩,腹似直筒状,圈足,造型似洗衣用棒槌,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油锤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以青花和颜色釉多见。
柳叶瓶——瓶的一种式样。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藏草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直颈,颈中间凸出,鼓腹,腹一侧有流,腹下承以喇叭形足,造型奇特。清代雍正景德镇窑创制,系宫廷用器,乾隆以后不见。
转心瓶——瓶的一种式样。外瓶腹际镂孔,腹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拨动上瓶瓶口,内瓶即转动,故称转心瓶。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创制,多为官窑器。
出戟尊——尊的一种式样。仿古铜器造型,敞口,腹微鼓,足外撇。颈、腹、胫的四周各饰一戟,故名。宋钧窑的出戟尊是名贵的珍品。
无挡尊——尊的一种式样。系从波斯传入的器形,口、底似壁,上下直通,呈筒状,器身上写有阿拉伯文。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烧制,清代康熙、雍正仿烧,多为青花。
鱼篓尊——尊的一种式样。大口,短颈,圆腹,圜底,造型似鱼篓,故名。明代永乐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鱼篓尊,清代雍正所仿竹编鱼篓尊,有各种单色釉,造型逼真。
石榴尊——尊的一种式样。唇口外卷,短颈,圆腹,圈足,因其外卷的口部似张开的石榴果,故名。清代雍正景德镇窑始烧,品种有青釉、窑变釉、茶叶末釉等。
太白尊——尊的一种式样。文房用具。小口微撇,短颈,削肩广腹,平底。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烧,以豇豆红釉最著名,晚清仿制质差。
马蹄尊——尊的一种式样。广口,圆唇敛,削肩广腹,平底,器形似马蹄状,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烧制,仅见釉里红小件器件。
罗卜尊——尊的一种式样。亦称“莱菔尊”。小口外撇,颈细长,丰肩,肩下渐收,底内凹,器形似罗卜,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多见烧造,以豇豆红居多,也有天蓝釉、豆青釉。清末民初仿品尤多。
苹果尊——尊的一种式样。口、底内凹,无颈,圆腹,器形似苹果,故名。清代景德镇窑烧造,大、小器物均有,品种有青花、釉里红、天蓝釉、窑变釉等。
牛头尊——尊的一种式样。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蟠螭耳、戟耳或兽头耳,器形似牛头,故名。据记载,明末景德镇窑已经烧制。清代乾隆时流行,品种以青花为多。
百鹿尊——尊的一种式样。器形与牛头尊相同,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兽头耳,通体绘群鹿,故名,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制,品种以彩为主,晚清有仿造。
观音尊——尊的一种式样。侈口,长颈,丰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
天字罐——罐的一种式样。口大,短颈,圆肩,腹略收,浅圈足,底部青花楷书“天”字,故名,明代成化景德镇窑创制,为斗彩器,系宫廷用瓷。
日月罐——罐的一种式样。直口,短颈,削肩,鼓腹,浅圈足,肩部凸雕对称半圆形装饰,象征日月,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以祭红釉、东青釉多见,至道光年间仍有烧造。
贲巴壶——壶的一种式样。磨盘口,细颈,弯曲的和流,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系清乾隆时创制的宫廷供器,传世品有红彩、金彩和各种色地粉彩等。
背壶——壶的一种式样。鸡心钮盖,小口,短颈,壶体圆形,腹部一侧隆起,中心部位凸脐,一侧扁平,肩两侧有对称双系,便于穿带背起,故名。明代永乐、宣德晾德镇窑已有烧制,品种有青花、白釉。清代有仿制。
梨壶——壶的一种式样。宝珠钮盖,圆腹,弯流,曲把,矮圈足。明初始见,明代永乐景德镇窑烧制的梨壶是典型作品,品种有青白釉、白釉、青釉等。
鼓钉洗——洗的一种式样。系仿古铜器形制,洗身凸起鼓钉装饰,故名。宋代钧窑、龙泉窑均有烧制。
桃式洗——洗的一种式样。浅体,形如半个桃子,故名。宋代龙泉窑、官窑均有制作,明清时景德镇窑、宜兴窑亦有制作。
双鱼洗——洗的一种式样。板沿口,浅腹,圈足,洗心有凸出的双鱼装饰,故名。宋、元龙泉窑盛烧青釉双鱼洗。
虎子——一种盛器。口部似张口的虎首,背有提梁,圆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名。其用途有两说,一说是溺器;一说是水器。东汉时出现,六朝时墓葬中常风见,均为青釉。
辟邪——一种文房用具。辟邪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狮而有翅翼,能驱邪。青釉辟邪造型似狮而有翅翼,背部立有小圆管,可注水。两晋墓葬中出土青釉辟邪较多。
军持——一种佛家用水瓶。原是印度语“Knudika”的译音,又译作“君持”、“君雅迦”等,意思是“水瓶”,为佛家饮水或净手之器。
喇叭形口,直颈,扁圆腹,肩一侧有一个上细下粗的流,壶口与注口均有盖,便于保持卫生。军持始于唐,盛行于宋元,福建沿海地区瓷窑大量烧造,明清时景德镇窑亦有烧造,品种有青白釉、青花及五彩等。历代产品大多外销。
花浇——一种浇花用具。明永乐、宣德时景德镇窑烧制的花浇大口,粗颈,圆腹,一侧有曲柄。清代雍正时造型有所变化,口部作窄流,细颈,浅圈足。品种见有青花。
花觚——一种陈设瓷器。系仿古青铜器式样,侈口外撇呈喇叭状,长颈,腹部微鼓,广底。明清景德镇窑均有烧制,品种有青花、五彩、古铜彩等。宜兴窑、德化窑烧制有紫砂、白釉花觚。
渣斗——一种日常用具。因用来专门盛放兽骨鱼剌等渣滓,故名。敞口,鼓腹,圈足外撇。晋代开始制作,品种有青釉和白釉等。
象生瓷——以动植物形象为造型的捏塑瓷,故名,明清之际,江苏宜兴窑制作有象生紫砂器。清代乾隆时景德镇窑烧制成石榴、花生、桂圆、螃蟹、海螺等象生瓷,形态逼真,艺术价值很高。
提梁壶——壶的一种式样。小口,细流,鼓腹,平底,有盖,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故MV名。宋代耀州窑创制,明、清均有烧造,品种有青釉、青花、粉彩、紫砂等。
穿带壶——壶的一种式样。小口,短颈,椭圆腹,器物的下部两侧各有长方形穿孔,与肩部两侧的双贯耳两两相对,可以穿带提携,故名。唐代已见有,宋至清代继续烧造,品种有白釉、青釉、红釉等。
僧帽壶——壶的一种式样。宝珠形纽盖,鸭嘴形流,短颈,鼓腹,圈足,一侧扁平曲柄,形如僧帽,故名。系受外来影响的器型,始于元代,明清景德镇窑继续烧制,明永乐烧制的僧帽壶十分著名,有白釉、红釉等品种。
贲巴壶——壶的一种式样。磨盘口,细颈,弯曲的和流,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系清乾隆时创制的宫廷供器,传世品有红彩、金彩和各种色地粉彩等。
鸡头壶——壶的一种式样。以壶嘴作成鸡首状,故名,始见于西晋,延续至唐代初期,各代器型略有变化。浙江地区盛烧,品种为青釉和黑釉。
鸡冠壶——壶的一种式样。辽代的壶式,因壶的顶部很像鸡冠,故名。扁体,下腹部肥硕,上部有管式短流。产地在辽宁省的阿鲁科沁旗、赤峰及辽阳等地,品种以黄釉、白釉及绿釉居多,具有浓郁的契丹民族风格。
皮囊壶——壶的一种式样。辽代的壶式,系摹仿契丹族皮囊容器而烧制,故名。扁体,直身,下部丰硕,短流,壶两侧随形起线,颇似缝合的皮革痕迹,两侧有圆孔,可系绳提拿。产地在辽宁及内蒙,品种以白釉、绿釉MV居多。
凤头壶——壶的一种式样。因壶口部似凤首,故名。凤头形壶盖,束颈,腹部微硕,下承以喇叭形高足,一侧有流,另一侧一般附以直立的龙形柄。唐代创制,品种有三彩、白釉及青釉,它既吸收了波斯金银器凤头壶的特色,又揉和了中国的传统风格,极为别致。
唾壶——壶的一种式样。卫生用具,吐唾液的容器。洗口,短颈,鼓腹平底。三国时吴、晋初越窑已大量烧造青瓷唾壶。宋代龙泉窑、定窑亦烧造,造型有所变化,上部洗口增大,浅圈足。
盘口壶——壶的一种式样。盘口,有颈,四系或六系,鼓腹平底。东汉至唐盛行的一种青瓷制品。盘口壶的演变趋势是盘口加大,颈由短增长,腹部由圆发展到椭圆,系由环形演变为桥形,后又变成条状。
如何学国画?
学国画是一件非常陶冶情操的事情,不仅能解放人的天性,给人带来满足感、成就感,而且还会在作品中实现对自我的肯定。学国画的人,随着自己的文化积淀、艺术修养的不断提升,所作的画作也如陈年老酒,愈发醇香,愈发动人。
工具
首先要熟悉工具,选择一套合适的工具来作画。
笔
国画使用的笔统称为毛笔,根据制笔的毫料不同可分为软毫、硬毫和兼毫三种。
软毫笔以羊毫为多,鸡毫次之。羊毫笔有长锋、中锋、短锋之别,各有不同的表现力。
硬毫笔一般弹力较强、劲健锋利,易于掌握和使用,其中狼毫笔和紫毫笔使用较多。
兼毫笔是两种以上不同质的毫料兼制而成,此笔软硬适中,适于勾线,也适于渲染用。
画工笔可以选择准备勾线笔(1-2根)、大中小号白云羊毫笔(约3根)。
画写意,准备硬毫笔(长锋短锋各备一支),如狼毫、猪鬃、兔毫等,兼毫备一支即可。
提示
笔一开始不要买太多,常用的基本永远都是那几支。画熟练了再添置,书法写废了的毛笔也可以用来染色或者画山水。
笔架
笔架就是架笔之物,是传统文房用具之一。在构思或暂息时用以置笔,以免毛笔污损他物。
调色盘
调色盘就是调和颜料的容器,是不可缺少的文房用具。其形状通常为圆形,呈梅花状,但也有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质地以陶瓷类较多,而小碟子形态的调色盘造价比较低廉,通常为初学者或业余人士使用。
墨汁
中国传统绘画尤重用墨,笔以达气,墨以生韵。用墨表现画面的气韵,求得生动是很重要的。中国之墨经用笔引发和水的渗化,可变化出浓、淡、干、湿、黑、白不同层次的色彩感。古人谓之“五墨六彩”。
以墨代色,力求单纯、明快、概括,是中国画的独特创造。以墨代色的不同变化,表现各种色彩感觉,富有浪漫主义的处理特色。中国画在设色方面突破了自然物固有的约束,代之以感情的意匠色彩。
推荐墨汁
墨有很多种,市场上常见的用于绘画的墨主要有株式会社墨运堂出品的玄宗墨汁,北京一得阁的云头艳,红星墨液,北京墨汁,中华墨汁,曹素功墨汁,珠江墨汁等等。不同墨对于绘画有直接影响。
1、进口玄宗墨汁有两种:一种是红星玄宗,一种是进口玄宗,其特点是浓墨显得很厚重,淡墨显得很润泽,不含混。下图是用进口玄宗墨汁绘制的国画效果图。
2、北京一得阁墨汁,百年老字号,价格低廉,性价比高。代表性产品为云头艳,其特点为,墨迹光亮、淡墨表现力强,层次感丰富、浓淡五色、书写流利等特点,美中不足的便是胶性比较大,易凝结。下图是用北京一得阁墨绘制的国画效果图。
3、红星墨汁,安徽红星墨液公司出品。代表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红星墨液,另一种是玄宗墨液(国产),玄宗墨液(国产)跟红星墨液最大的区别在于黑度,玄宗墨液(国产)的黑度优于红星墨液,淡墨的层次,表现效果差,笔锋交叉处,呈现糊状。
4、雄狮墨汁,台湾品牌,代表产品为雄狮书法墨汁,黑度强劲,层次感强、浓淡五色、书写流利,合成树脂胶(零下20℃凝结),四季适宜书画,宜书宜裱。适宜练习、出一般作品和出贵重作品用,是票友和专业人士的首选。
5、曹素功墨汁,国内老字号。产品价格低廉。代表性产品为墨块。
颜料
矿物颜料
矿物颜料有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石黄、白粉、金粉、银粉等。除赭石等少数矿物颜料外,多数矿物颜料都具有渗化性差、不透明性、遮盖力强等特点。由于这类颜料源于矿物质,虽经千年亦可保持其鲜艳色彩。
植物颜料
植物颜料有花青、藤黄、胭脂、洋红。植物颜料和化学颜料渗化性较好,透明度高。除藤黄等少数颜料外,大多没有遮盖能力。故一般不宜以色盖色。这正是中国画必须下笔准确,忌反复修改的原因。
化学颜料
化学颜料有曙红、深红、大红、铬黄、天蓝。
特点及用途
赭石:矿物类,但其质较轻清,半透明,可单独使用,也可调和其他颜料后使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颜料。在淡彩山水中,常作为山石、树干主色,也可用于画夕阳反照下的远山。在花鸟画中,常与墨(调和后成为赭墨)或与其他色料调和,或混合使用,多用于画枝、干、翎毛。在人物画中,常用于人物皮肤底色。调入花青或绿色可用于画远山、老叶子。赭石加藤黄为赭黄,用于深秋黄叶、秋景中的土坡、草间细路。草绿中加入赭石调成苍绿,用于秋天石坡、土径。
朱膘:矿物类或人工合成。常与胭脂、洋红、藤黄调和使用。朱膘调墨可得厚重而偏亮的赭色。
朱砂:矿物类,为天然汞化物,近代也有人工合成的朱砂,遮盖力强,一般是单独使用,且多用浓重之原色点秋天红叶、花,亭台栏杆。不宜与石青、石绿调和使用。实际上,所有矿物颜料,除胭脂外,一般都不宜与植物色相调和。
石青:矿物类,遮盖力极强。在青绿山水中用于罩染突出部位的山石,是青绿山水之主色。在石青制作过程中,将石料研磨澄汰后,按其质地轻重,又可将石青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四青。一般山水画只用质地较轻的二青、三青,多用于点夹叶、醒点苔。因石青相对粗糙,染山石时,一般要分几次逐步上足色彩,待第一遍干后再着第二遍,忌在未干时反复涂抹。
石绿:矿物类,遮盖力较强。澄汰后也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头绿质地较重,颜色较深,山水画中较少使用。二绿、三绿在淡彩、重彩山水画中使用较为广泛。石绿可与草绿(如花青加藤黄所调成的草绿)结合使用,此时需用套色法(或用草绿打底,待干后罩石绿;或先用石绿平涂,待干后再染草绿)。
石黄:矿物类,在山水画中仅用于点秋景夹叶、秋景苔。画大片成熟的庄稼可先用赭石、藤黄染湿后再点石黄以示成熟。
金粉:矿物类,除一般进口金粉外,还有佛赤泥金和青赤泥金,系用金箔研成,前者色正偏暖,后者发青偏冷。用于重彩山水画和工笔、人物、花鸟画,一般在勾线时方使用。
银粉:矿物类,用途与金粉类同。
白粉:矿物类或人工合成,有铅白、锌白、蛤粉等,铅管所装的又称锌钛白。不透明。画云、雪、瀑布、花鸟、人物等均需用之。锌钛白还可与花青、藤黄、赭石乃至墨等调和使用,但其度较难把握。如画杨树干即可调入绿色。
花青:植物类或人工合成,半透明,可与藤黄、洋红、赭石、白粉等多种颜料调和,用途极为广泛,画山、石、草、木、云、水等均需用花青或其调和色。与藤黄调和,依据比例不同可调和各种绿色。青花调墨后称花青墨,其色为墨绿(螺青)。与曙红或胭脂调和后为紫色。
藤黄:植物类,是藤本植物的树脂所制,有毒不能入口。铅管装藤黄有一定遮盖能力。在山水、花鸟、人物画中,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其他许多颜料或墨(可调成橄榄绿)调和使用,用途广泛。与洋红、朱膘或胭脂可调出橙色,与赭石调和可成檀色。
洋红:又称西洋红、曙红。植物类或人工合成,半透明,在花鸟画中,多单独或调和后,用于画花、红叶、蔬果,用途广泛。在山水画众多用于画亭台、屋顶、红叶等,在人物画众多用于面、唇、底饰等。
胭脂:植物类,为胭脂花制品,半透明。在山水画中用于春天的桃花与秋天的红叶,在花鸟画中可用于画紫红色蔬果、翎毛、花、叶、芽苞,也有用其点花心、勾叶筋的。在人物画中,可用于画人物、棉布、衣饰、花卉配景等。胭脂与曙红、朱膘可调出各种红色系的色相。调入墨则成紫色,调入赭则成赭色胭脂。
大红:与曙红色彩相近,略淡于曙红。用法与曙红类同。
颜色调配方法
颜料中任何一种颜色加入白色都会使之变为粉色或变淡颜色。本颜料与颜料之间可以任意调配使用,若要稀释时只要加少许清水即可。丙烯颜料在水分挥发后即干透,因此作画时对程序要心中有数,以使笔触衔接自然,达到预想效果。
1、草绿:约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约80%藤黄+15%花青+5%朱磦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3、老绿: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约70%藤黄+20%朱磦+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5、米黄: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6、三绿: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朱磦+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8、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9、豆绿色(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10、墨红色(曙红+稍许墨)
11、赭绿色(赭石+草绿)。
12、古铜色(朱磦+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13、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磦)
14、灰绿色(三绿+少许墨)
15、芽绿色(汁绿+藤黄)
16、米黄色(藤黄+朱磦+少许墨)
17、桔黄色(藤黄+朱磦)
18、墨青色(花青+墨)
19、藏青蓝(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20、绛红色(胭脂+朱磦+少许墨)
21、紫色(曙红+少许酞青蓝)
22、墨绿色(草绿+少许墨)
23、老绿色(草绿+少许胭脂)
24、翠绿色(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25、褐色(赭石+墨)
26、檀香色(藤黄+朱磦+少许三绿)
27、蓝灰色(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28、豆沙色(胭脂+朱磦+少许花青)
29、土红色(朱磦+少许胭脂)
30、青绿色(草绿+少许酞青蓝)
31、四绿色(三绿+白色)
32、胭脂水(胭脂+大量水)
33、青灰色(花青+少许墨+白色)
34、蓝色(酞青蓝+三青)
35、朱红色(朱磦+曙红)
36、紫青色(胭脂+少许酞青蓝)
推荐颜料
目前,书画店中所售的国画颜料,从包装方式上也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手工制作的小纸盒包装的颜料片,质量较好,且加过胶,只要用水化开即可使用。另一种是颜料厂制作的铅管包装的颜料,挤出来即可使用,但质量不如片制颜料。初学绘画,多使用后一种。
初学者选择马利、樱花牌(樱花无沉淀更细腻)都可以。马利黄色包装的可能会有颗粒沉淀,蓝色盒子的颜料更细腻一点。要求高一点的可以去买吉祥牌,另外一开始不建议你们入瓶装或纸包的矿物质颜料,又烧钱又染色时掌握不好比较难出效果。
宣纸
写意画选生宣,工笔画选熟宣,生宣纸又分棉皮,净皮,特皮,檀皮含量多少而定。檀皮量多则是特皮,适合大写意,洇墨厉害,多画于山水画,更能突显水墨意境。小写意用净皮,适应画花鸟画,墨色浓淡相宜好掌握。
画国画的宣纸和卡纸都有生宣,孰宣之分,不同的是着色润染效果。写意画用宣纸画更能突显墨韵感,意境。卡纸晕染效果不及生宣,适应画小写意,浓淡相宜,墨色恰到好处。用卡纸可以画花鸟画,宣纸画山水画,卡纸一个好处是画好了不用裱画直接装框。
用宣纸画画的时可以重复叠色,而卡纸不行润染几次就会起毛边,所以形要准,着色一遍而过。涂背景时也是如此,不适应反复上色,深浅掌握好,两遍而过。初学者适合用宣纸画,花鸟画,山水画画个一遍,熟练生巧后换卡纸画。
推荐用纸
与中国画笔墨最为匹配的载体无疑要首推安徽径县出产的宣纸,这种纸在发挥中国画笔墨表现力方面很强,物理性能稳定。
徽州的宣纸最好,品牌有很多,名牌的初学者不适用,一般的就可以。除了红星,双鹿,汪同王的宣纸很好用,墨润效果还不错。用宣纸画画外还可以尝试用卡纸画画,不用裱画,直接装框就好。
在选择熟宣纸时一定要慎重,好纸不一定白,太白说明增白剂太多,不利久藏;好的熟宣纸纸白但不刺眼,反光柔和,纸内不能有草梗、沙粒、裂口、洞眼及其他附着物。
生宣纸
熟宣纸
镇纸
作画时维镇纸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镇纸的材质多种多样,以玉、瓷、竹、木、铁、铜居多,上面通常雕刻有兰、菊、梅、竹并配以诗句的图案,也有动物和人物的立体形象。
推荐镇纸
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镇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
1、Noritake则武宫崎骏龙猫TOTORO站立水晶镇纸
2、青云笔社小鹅镇秦陵水禽系列镇纸
3、弘可手工铸铁小猫咪镇纸
4、臻言粉莲水晶镇纸
5、御宝阁纯手工景德镇手绘陶瓷镇纸
手工绘制的陶瓷镇纸有两款可选,一个是葫芦蟋蟀,还有是墨趣。
6、臻言加重款国画蓝图方镇纸
7、臻言原创加重款云山书画镇纸
笔洗
笔洗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属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
笔洗的作用是可以润笔,在绘画中,许多用水特技都是靠笔洗来实现。
初学者预算不够可以随便找个水桶代替。推荐几个笔洗的店铺荣宝斋、宝霆容山堂/RONGSHANGTANG、赋比兴等。
毛毡
制作书画毡的材料主要是羊毛或化纤,因材料和工艺的差别,而产出各式各样的书画毡。
用它衬在宣纸下面,防止画画时的墨汁、颜色等渗透到宣纸背面的桌面上、进而污染宣纸,弄得画面上一塌糊涂;衬了毛毡,因为毛毡不吸水,就不会发生上述现象了。画国画用的毛毡在国画用品商店里有售,大小不一,根据自己的画幅大小选购。
初学者用一块常见的带有米字格的书画毡就差不多,市面上这类书画毡有50厘米×50厘米的,也有50厘米×70厘米的。
购买之前,务必看清楚毛毡的大小。然后看毛毡上米字格的大小,一般毛毡上的格子大小为10厘米,小一点的毛毡的格子可能是9厘米的。可以看厚度,以这种印有米字格的书画毡来说,质量特别次的毛毡都不会太厚,有时候墨汁太多还真有可能透过去。厚度2毫米以上的毛毡,对于国画初学者来说就够了。
如果要画大幅的作品,那就需要买大的厚的毛毡,更大更厚的毛毡托墨性能和吸墨能力更强,显然也更合适。
砚台
砚台是用来磨墨和装墨汁的,初学者可用小碟子代替用来装墨。如果想拥有更好的砚台可以选购妙峰牌徐公砚。
其他
纸胶带/水胶带:绷宣纸用的;
喷壶:绷绢、做特殊效果时会使用;
底纹笔/底纹刷:用来刷底色的大刷子,羊毫做的,要很软才行;
美工钉、盘子(调色用)。
国画技法
国画技法的主要有构思、构图、用笔、用墨、设色、收拾等方面,其中用笔用墨为最基本的技法)。
构思——又叫立意,即作画之前的形象思维过程。
构图——即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又叫置陈布势等。亦即画面各种物象的位置、比例、墨色等的安排。
用笔——即六法中的“骨法用笔”,有线描、勾勒、皴、擦、点染,笔用中锋、逆锋、藏锋、露锋、拖笔、破点等。
用墨——经历代画家发展有:焦、浓、重、淡、清、退、埃、宿等各种墨色,运用时须各得其所。又有泼墨、破墨(即浓淡相生)等具体技法。
设色——白描:不设色,全用线条表现,或仅以淡墨、淡水色稍加渲染。重彩:一般指工笔重彩、勾勒填色、大青绿等。淡彩:以墨色为主调,敷以淡彩色。没骨:纯用色彩画,并不勾线。(纯用墨点染,不沟勒的亦叫没骨。)
收拾——画成以后再作整体收拾,使全画最后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笔墨
中国画表现形象的基本手段。我国历代画家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笔墨技法和创造技巧。
笔墨表现形式
有白描、工笔、写其细部,整个画面纯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白描——用细线勾画出物象轮廓及其细部,整个画面纯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白描从线条的粗细可分三类:较粗的线条叫琴弦,较细的线条叫铁线,极细的线条叫游丝。工笔画常常用这几种线条来表现作品,钉头鼠尾描、兰叶描、高古游丝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不论采用哪种线描,都突“写”字,使每一条线具有书法气韵。
工笔——勾勒细腻精巧的叫工笔,工即工整工细之意,敷色也层也渲染,显得浑厚浓重。
工笔画是通过线条去观察、反映事物的,根据事物在轮廓和外表上的明确特征来了解事物。线条连绵不断、细密均匀,贯穿着整个事物形体的始终,表现出蓬勃灵动而精工逼真的视觉外貌。因此,线条成为画面的统领者,其视觉观察的方式是客观而具体的。
写意——只写物象的大意,用笔简练流畅,笔墨自然,不用色的写意画,又称“水墨画”。
勾勒着色——亦称“单线平涂”。它用笔先勾出物象边线,中间用墨或用色平涂。
粗细相间——亦称“兼工带写”。它比工笔要粗,比写意要工。
粗中有细——如花草画得粗,但绕花飞动的小虫、蝴蝶、或蜻蜓等则画得很细。
没骨法——一般不用墨线勾轮廓。
泼墨法——是没骨法的扩展,用大块墨色,再运用自然形成的浓淡,加上较细的笔道,有的地方还露出飞白,这样才见精神。
界画——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画墨线组成的画,主要表现庄严雄韦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楼阁、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齐精致的家具陈设等。
设色
设色即六法中的“随类赋彩”。不同的色彩赋不同的感情,画家往往用色彩来表达他的感情。中国画常用的颜色有墨、藤黄、石黄、土黄、胭脂、洋红、朱砂、朱膘、赭石、花青、石青(可分头青、二青、三青等三种)、石绿(也分头绿、二绿、三绿等三种),白粉等。但基本颜色只有红、黄、蓝三种,即洋红、藤黄和花青。把上面的颜色加以配合,可以调出许多种颜色来。
墨彩
工笔花鸟画中配彩法的一种。即对形象勾线或不勾线,完全用墨的浓淡来表现的叫墨彩。墨彩以淡雅为佳,因它用浓墨的面积不宜过大、过多,因为重墨多易使画面产生沉浊之感,但亦不能淡而失神,要使浓淡相宜,才具有清新神韵的效果。
淡彩
工笔花鸟画中配彩法的一种。即先墨彩的方法把对象画到八九分,然后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的叫淡彩。淡彩要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离色,既能融合一体,又能显示墨的韵味,才能产生一种淡雅、朴素的效果。
粉彩
工笔花鸟画中配彩法的一种。在表现方法上多用于勾染和没骨。在颜色运用上以植物颜色和白粉为主,以水彩和淡薄的矿物质色为辅。粉彩勾线切忌用一色的浓墨,而要施淡墨为主。因为墨丝过浓和粉彩相并,则容易显得枯僵,缺乏妍丽。调粉的色彩不宜过厚,但也不能太淡薄,过淡则无神,要做到薄中见厚。粉彩用粉是重要关键。粉和色要用到晕化自然,不露粉痕,不显料气,干净滋润,才能发挥粉彩鲜明娇丽的特点。
重彩
工笔花鸟画中配彩法的一种。重彩勾勒勾染的方法,并以服务态度和物质色为主,因用色比较厚重,所以色感较富丽带有装饰性称为重彩。重彩渲染要作到薄中见厚,厚中生津,染不露痕,深浅自然。切忌脏、花、斑、枯、火、腻等。这些毛病多出于顺序不对,用笔不轻顺,用色过厚或厚薄不匀。
线描
中国民族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是构成中国画民族风格的一个要素。线描是运用线的轻重、浓淡、粗细、方圆、转折、顿挫、虚实、长短、干湿、刚柔、疾徐等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物象的体积、形态、质感、量感和运动感的一种方法。它不着颜色,有时可有一些淡墨来略加渲染,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造型规律,并富有韵味。用线的变化,要与造型的形式美紧密相连。其线或刚健、或婀娜、或轻灵、或凝重,由于用笔多变遂产生极为丰富的感觉。中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通过历代画家的长期实践和不断地创造,积累了大量的极为丰富的线描技法经验,仅画人物衣褶的描法就有“十八描”。
用线描来造型的特点是清晰、简练、富有装饰性,可以完美地刻划各种现象,表现出千变万化的各种物象的新的生命。
白描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白描有单勾和复勾两种。用线一次成的单勾。单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叶用浓墨勾。复勾是先用淡墨全部勾好,然后根据表面具体情况决定复勾一部分或全部。复勾的线不能依原路的线刻板地重迭地勾一道。复勾的目的,是加重质感和浓淡的变化,使物象显得更有神彩。复勾的线必须流畅自然,更防止受原线路的约束,否则复勾的线很易呆板。物象的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关系就靠线条来表现,从某咱意义上说来,它比别的画法更不易掌握。白描要特别注意“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在构图上的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要偏重于对比较强烈的安排,层次要分明,在线的处理上要带有装饰性、旋律性,防止碎乱、呆板、松散等毛病。
刘公华白描仕女图
皴法
国画表现技法之一。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以线条勾勒轮廓,然后敷色。随着绘画的发展,为了表现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和(凸凹),因地质的结构不同,表现在山岳的外形上也各不相同。
石涛深山秋水图
皴法的种类
一般有(1)披麻皴、(2)乱麻皴、(3)芝麻皴、(4)大斧劈、(5)小斧劈皴、(6)卷云皴、(7)雨点皴(雨雪皴)、(8)弹涡皴、(9)荷叶皴、(10)矾头皴、(11)骷髅皴、(12)鬼皮皴、(13)解索皴、(14)、乱柴皴、(15)牛毛皴、(16)马牙皴、(17)斫皴、(18)点错皴;(19)豆瓣皴、(20)刺梨皴(豆瓣皴之变)、(21)破网皴、(22)折带皴、(23)泥里拨钉皴、(24)拖泥带水皴、(25)金碧皴、(26)没骨皴、(27)直擦皴、(28)横擦皴等。
墨法
古人说“墨即是色”,浓淡水墨可代替各种色彩。用墨要有浓淡干湿,只干不湿太瘠枯,只湿不干太臃肿,浓淡干湿结合起来,变化多,生动而有气韵。
用墨之法
一般有焦墨、积墨、破墨、擂墨等。焦墨是一种磨得极浓的墨,用焦墨的旁边须有浓淡墨为之晕浑,否则焦墨孤立,难见笔意。
积墨:用浓墨和淡墨连敷几次,有一种深厚的味道。
破墨:先用淡墨上纸,趁湿用湿墨加上,化出奇纱的韵味。拧在纸上捺转,略似鱼鳞,由浓渐淡,参差不齐,谓之擂墨。所以用墨和用笔不分不开的。
用笔六要
一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滞。
二要变化而有联系,要将粗、细、浓、淡、长、短、横、直、干、湿、轻、重根据物象参差需用,既有变化,还要互相联系。
三要苍老而滋润,苍老就显出含蓄的笔力,用笔光滑就显得雅嫩,过于苍老亦易枯燥,故须在苍老中滋润,也就是干湿并用。
四要松灵而凝炼,松灵比自然更进一步,要活泼轻松有生趣,切忌油滑、轻浮,轻松之中要有重厚,凝练是一笔画去到尽端有回锋。
五要刚柔相济,即在轻柔中有骨力。所谓“线棉裹铁”才能稳厚,刚健的锋中要参以巧运,“扛鼎中有妩媚。”故一笔中要能刚健婀娜兼有之。
六要巧拙互用,用笔朴质显得老实,故要在巧笔中夹几笔拙,在拙笔中夹几笔巧,应巧拙互用,方为得法。
国画笔法
讲基本运笔技法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握笔的姿势。
国画的笔法有六种,分别是中锋、侧锋、逆锋、拖锋、折钗股与屋漏痕、飞白锋。
中锋
中锋即锥形毛笔笔尖在毛笔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处在用笔的中心位置。中锋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法的首要特征。其特点是:笔力饱满,内涵丰富。外柔内刚,极富表现力。
侧锋
侧锋的执笔是把笔管横卧或倾斜。与纸成各种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笔尖在墨线一侧,并出现飞白的效果。
逆锋
逆锋是相对于正手位置顺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笔运行方法。逆锋运笔阻力增大,笔锋聚散,松紧变化不同于顺笔意味。特点是笔力刚硬,力透纸背,但缺少柔劲。不可常用,适可而止。
露锋
于藏锋的运笔刚好相反,它以笔尖着纸,故意露出笔锋,收笔时渐行渐提笔杆。以这种笔法画出的线条灵活而飘逸。
藏锋
笔锋要藏而不露,画出的线条才沉着含蓄,力透纸背。
顺锋
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画出的线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
扩展资料
所谓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即中国画特有的用线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
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国画分科
国画总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大致又分工笔花鸟,工笔山水,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写意人物等。写意用生宣,工笔用熟宣,也有半生不熟的纸可以画一些兼工带写。
国画的细分科按形式分,工笔,写意;工笔讲究“工”,用笔细致,需要细细勾勒反复渲染的;写意讲“意”,用笔洒脱,以形写神,一笔到位。按题材分,人物、花鸟、山水。
工笔
工笔画步骤
起稿
可用铅笔在图画纸上对临起稿,或直接拷贝临本,用HB铅笔将画稿拷贝到绢或熟宣纸上,铅笔线要轻、淡。也可直接把画稿拷贝到白纸上,特别是用绢画时,这样可以避免画稿变形,铅笔线以绷稿后看清为准。
也可以去买个拷贝台,把起好的稿子或打印的图纸放在拷贝台上,再把熟宣/绢蒙在上面拷贝,这样拷贝的图精确度稍高一点。画熟练了就可以直接用勾线笔上墨线了!
绷稿
要求:先在画板上裱贴一张白纸,待干后将绢或熟宣纸绷到画板上。具体绷绢步骤可以看这个:如何绷娟
所需材料:图钉、浆糊、水。
1、首先,把框子装好,然后把绢放在框子上摆好。
2、然后,在绢的一头按上图钉,另一边喷水,慢慢展开。
3、喷湿后慢慢调整,差不多了可以涂浆糊,继续调整。不要特别紧,因为绢干了也会收缩,另外绢本身有织的纹路,拉扯变形了就不好了。
4、然后把最后一条边涂上浆糊,折好。绢的外部也可以再涂一层浆糊。
5、等干了就可以上色了,看看效果。
注意事项:
1、草稿:使用铅笔打草稿,纸张不要求。
2、过稿:将草稿放置在拷贝台上,上面覆一层熟宣,使用勾线笔(花枝俏、小叶筋等均可)将画稿勾在宣纸上,这样的作品称为白描。
3、渲:在画好的草稿上用墨来表现画面的明暗,方法是:使用两支较大的笔(一般为大白云)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点墨,在墨没干之前用水渲开,造成一个自然的过渡。
4、染:方法和渲的步骤差不多,不过使用的是国画颜料,这一步较为麻烦。为了让色彩更加均匀厚实,一般要进行多次,有“三矾九染”之说。
勾线
勾线的用笔方法分为中锋和侧锋,工笔人物画中以中锋为主。
中锋:中锋即锥形毛笔笔尖在毛笔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处在用笔的中心位置。中锋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法的首要特征。其特点是:笔力饱满,内涵丰富。外柔内刚,极富表现力。中锋线圆润、浑厚、匀整,并且有弹性。也要注意墨线的浓墨变化,适当时加入清水调试。
侧锋:侧锋的执笔是把笔管横卧或倾斜。与纸成各种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笔尖在墨线一侧,并出现飞白的效果。
勾线用笔的起止很重要,每一条线无论长短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要求“起笔藏锋、运笔中锋、收笔回锋”,这是线描的主要技法要点。画人物和花鸟都需要了解勾线技巧。
着染
传统工笔画的着染方法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分染、罩染、勾填等方法,分染和罩染是传统工笔人物画和花鸟中最常用的技法。山水的话还要用到“皴”的技法,以体现山脉特有的肌理。
分染:是把平面的线描按其结构、纹理用色或墨渲染出一定的层次和体积关系。分染时,准备一支笔蘸色,一支笔蘸清水把颜色均匀地烘淡。分染法采用分层叠加的方法进行设色,它的优点是色彩厚重饱和,层次变化丰富,表现力强。
罩染:绘画,在着色时,先铺底,后罩色,这种方法就叫罩染。一般是先用渲染法铺上底色,颜色应厚重一些,可以层层复加。由深到淡,要表现出其明暗、层次。再根据需要再平涂一二次翠色,颜色要淡薄。底色和罩色的选择要根据所绘物体本身的特点,目的是使二者相得益彰,产生厚重、鲜明、复杂、丰富的色彩效果。画山水用水墨皴染,可罩染花青和赭石等。
背染:在绢的背面衬色以使正面的颜色更厚重,丰富画面层次。背面使用的是平涂的方法,植物色和矿物色均可。这几个步骤应该是交替进行的,要想画的细腻,这些动作可能要重复很多遍。
复勾
有些地方染完颜色后,之前勾线的部分变得不是很明显了,需要重新勾一遍。这时候勾千万要注意浓淡,颜色重了容易生硬呆板匠气,线条尽量保持流畅,毕竟是附在最上面的。
刷胶矾水
为了防止熟绢跑矾,在设色之前,要在绢的背面刷一遍胶矾水。古人把胶矾称作“伐绢之斧”。未刷胶矾水的绢和宣纸,称作生绢、生宣,是画写意画的材料。刷过胶矾水的绢和宣纸,其性能发生了改变,称之为熟绢、熟宣,适合画工笔画。
1、胶矾水有制作熟绢、固定颜色、保护画面的作用。
胶:黄明胶,又名广胶,颗粒状的效果比较好。使用时用冷水泡上几分钟,去掉浮灰,加入热水搅拌,胶粒全部溶解后即可,但不能用开水,开水会使粘度降低。
矾:又称明矾,主要产自安徽庐江,头天用凉水浸泡,第二天用。
2、胶矾水的混合比一般7:3较为适当,矾大胶小,染墨色时会颜色板滞、难以染匀。胶大矾小则会出现滑笔,墨、色易脱落等问题。
3、刷胶矾水,刷胶矾水的环境最好在温度25度左右的晴天,温度过低胶矾会很快凝固,不易刷匀。
装裱
古语有云:“三分字画,七分裱”,精致的装裱工艺不仅可以使字画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也能起到烘托字画,突出神韵的作用。书画装裱的步骤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卷轴或者装框条成镜框。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字画
揣摩原作的气度,以利于更好地选择装裱材料烘托原作气质。
第二步:托裱画心
1、将画心反铺在干净的画案上,用喷壶在画心背面均匀喷洒水花;
2、待画心潮润且平整得贴附在画案上时,用排笔在画心背面均匀刷浆;
3、一手持特制的装裱棕刷,一手持略大于画心的托纸,对齐一边,用棕刷自上而下排扫托纸,逐渐使整张托纸平整贴附于画心背面;
4、用手指在托纸边缘均匀抹上浆糊;
5、待画心略干后,轻轻揭起,转贴至挣墙晾干。
第三步:镶条
1、待画心干透,用裁刀将其从墙面取下,裁去托纸不整齐的边角部分;
2、在画心四角均匀抹浆,镶上助条;
3、在助条边缘抹浆,镶上边条。
第四步:覆背
在已镶条的画作后重复第二个步骤。
第五步:装框
已制成的画作如需装框则在画作干透后进行平整,镶装画框;如做成卷轴,则应在画作上下装上天杆和地杆,并牵上挂绳,拴入绛色丝带。
注意事项
一般的装裱能够收藏的是手工的,浆糊的质量也是收藏时间的保证。裱画的糨糊不同于普通的糨糊,不仅黏稠度和透明度有所差别,并且在熬制时还要加入一些防治蠹虫的配料
推荐临摹书籍
人物
白描:《八十七神仙卷》练线描这一本完全够了。如果觉得难度大的,可以进行局部练习。
工笔设色
《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洛神赋图》等
《簪花仕女图》局部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花鸟
宋代小品、宋徽宗、陈老莲花鸟集。
山水
山水小品、《千里江山图》、长桥卧波图、马远夏圭。
写意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最初起源于绘画,兴起于北宋,要求在形象之中有所蕴涵和寄寓,让"象"具有表意功能或成为表意的手段。
分类
写意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所谓的小写意,更倾向于水墨画法写物象之实,上接元人墨花墨禽的传统;而所谓的大写意,更倾向于以水墨画法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继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
欣赏写意画
画写意首先要练审美。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学会欣赏。要对中国美术史上这些大量的作品进行阅读,至少要知道什么是经典什么是真的美。
古代写意画
现代写意画
绘画步骤
白菜、萝卜画法
①用中号长锋狼毫或羊毫调淡墨画菜的叶柄,趁湿马上蘸较浓墨画出菜根和根须。换用一支大号羊毫斗笔调淡墨画菜叶,注意笔腹含水要饱满,根据菜叶的结构、方向,分几笔画出菜叶,每笔菜叶的墨团形状大小浓淡要稍有区别,不能画成一样。笔与笔之间要注意衔接,既不能让它们模棱模糊,又不能搞得支离破碎。趁湿用长锋小狼毫勾出菜叶上的叶脉。
②用同一支笔蘸浓墨以中锋画缚菜的草束。要掌握画草束的时间,迟了叶柄水分已干,画上去的草束就会浮起来。如果太早,草束的墨色会漫糊开来,影响其质感。总之要干湿得当,渗化适度。
③根据红萝卜的圆形结构,用一支干净的短锋羊毫笔蘸胭脂调合一下,分左右两笔画出萝卜的球茎。同时注意适当地在中间留些空白,以表现萝卜的高光,然后又用较深的颜色点须画根。再用同一支笔洗一下,蘸朱磦底画胡萝卜。为了加强胡萝卜的质感,可在朱磦底里调点胭脂。画时,同样要注意胡萝卜的造型特点,依据结构运笔。
④再用同一支笔洗净后蘸藤黄加花青调成汁绿。为了色调和谐,可在汁绿里再少量调点朱磦底,画出红萝卜叶柄的基部,然后又添画上小小的萝卜叶。两片萝卜的叶子要注意稍分浓淡。最后用中羊毫笔调赭墨画上蘑菇,画时同样要注意几只蘑菇的不同方向和前后层次。
牵牛花画法
①先画藤蔓:用长锋小狼毫笔调淡墨去画,用笔要悬腕中锋,轻快舒缓之中见遒劲,墨色要稍有变化,笔尖含水要干一点,以表现枝蔓的坚韧柔软。枝蔓是全画的架子,因此,要注意全局的位置经营。
②次画叶子:用短锋大羊毫笔调次浓墨去画,注意在蘸墨时要使笔头各部位含墨含水分量不同,这样一笔下去叶片即有浓淡变化。画叶要依据牵牛花叶片特点,每叶分三笔画成。点叶要注意疏密大小和方向的区别。
③用长锋小狼毫笔蘸浓墨勾出叶脉。换用一支干净的短锋中羊毫笔,用胭脂加花青调成紫红色画花冠。牵牛花花冠上部色深,基部呈白色,因此用笔时要根据这个特点在花心留出空白,花型要圆润,色泽要饱满。两朵花要分浓淡。又蘸较深的花色点出未放的花蕾,注意花蕾与主花间的呼应。
④用三绿加一点藤黄,调成淡绿色染花蕊底色,趁湿又用短锋羊毫调藤黄加白,一笔画上花蕊。然后用长锋小狼毫蘸浓墨画上花托,又添上浓浓淡淡的藤蔓,使全画完整起来。最后略加苔点,使画面增添变化。
花球画法
①先画花球:用长锋小狼毫调淡墨逐个勾出组成花球的一朵朵小花。用墨要略分浓淡,花形要有变化,使花球有立体感。接着用短锋大羊毫调成浓绿蘸墨分组画上叶子。
②用长锋小狼毫笔蘸浓墨勾叶脉。勾时把叶子分成上下两组,上边一组的叶脉墨色较深,下面一组叶子的叶脉用墨稍淡,以分出前后两组的层次。换用一支长锋狼毫笔调淡墨画枝干。随画随加浓墨,用较干的墨色去画较小的枝干。
③再用较淡的绿添画几笔嫩叶,增加叶子的又一个层次。接着用长锋小狼毫笔蘸浓墨画出花球里的花柄,用墨要较干,使浓重的墨色衬托出洁净的花球。接着在叶间添画一团掩藏着的花球,方法与前同。
④最后用长锋羊毫笔调藤黄加三绿。淡淡地染上花色。趁湿用藤黄调朱磦底点花蕊。渲染花球既要染出立体感,又要注意花色的洁净。
枇杷画法
①用大号斗笔浸些清水,又挤去笔肚里过多的水分,乘湿蘸上墨,稍微在调色盆里调合一下。注意不要调得太"熟",使笔肚中含的墨色浓淡不匀方好。这时开始顺笔画叶子,随画又要随时蘸点水,使画上去的几片叶子既有浓淡的变化,又有滋润丰厚的感觉。
②淡墨中锋勾出枇杷轮廓,注意用笔的圆正,以表现枇杷果实的立体感。接着用浓墨画完枝干。待叶子略干,换一支叶筋笔蘸上浓墨趁潮在叶子上勾出叶脉。勾叶脉时,笔端要稍干些,可用废纸把笔上蘸的墨吸去少许后再勾。前后几片叶子的叶脉要分浓淡,故画后面叶子时,可调点清水后去画,但注意笔端仍须稍干,以免漫糊。
③等枇杷的墨色已干,用一支干净的羊毫笔蘸藤黄调点朱磦上枇杷圆形的结构用笔,以表现枇把的立体感。
④趁色尚湿,用浓墨点上果蒂。果蒂要点得稍大,用笔稍重,使笔尖稍微叉开,以表现枇杷蒂毛茸茸的质感。最后用调进少许藤黄的淡螺青点染枝干,加上苔点,使画面更丰富完整。
玉兰画法
①先画花瓣:用长锋小狼毫笔调淡墨色花瓣。墨色要洁净,用笔要爽快。为表现玉兰花瓣比较厚重的白色,可趁勾勒花瓣的墨色未干之际,再在瓣尖上加上小小的两点浓墨。接着用短锋大羊毫笔调淡墨染花底,染时要见笔。
②趁湿用短锋狼毫蘸浓墨点花蕊,花蕊的墨色会在刚染上去的淡墨花底上稍稍渗开。又用长锋大狼毫蘸浓墨画主干。用墨要稍干,用笔要苍劲,使枝干与洁白圆润的花瓣产生强烈的对比。然后再蘸清水化成次浓墨画横卧着的另一组枝干,画时要注意整幅画面的气势。趁湿再用浓墨点苔。
③接着调淡墨画花蕾和花托。画花蕾不仅要强调与主体花冠的呼应,还应配合整幅画的全局气势。花蕾与枝干的连接要合理,要符合玉兰的生长规律。④趁湿赶紧在花托上用小狼毫笔蘸浓墨点绒毛斑点。这一步要十分注意水分的的掌握,不能等干了再画,否则无论如何也画不出花托绒毛这种茸茸的感觉。最后点苔收拾整理。
推荐临摹书籍
山水
董源《潇湘图》、巨然《万壑松风图》、李成《寒林平野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马远《踏歌图》《寒江独钓》、夏圭《溪山清远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倪瓒、吴镇《渔父图》、王蒙《青卞隐居图》、沈周、石涛、査士标。
花鸟
恽寿平、八大山人、徐熙、徐渭、文同、金农、法常、赵孟頫、管道升、王冕、赵之谦、齐白石等画家的花鸟作品。
人物
梁楷、唐伯虎、任伯年、陈洪绶等画家作品。
学习步骤
临摹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技法的一种便捷方法,对范画可以先局部临摹,也叫分解练习,然后再临摹整幅作品,这样可以学得深秀。临摹尽量要象,“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要通过临摹反复体会其造型方法、用笔方法、墨色变化等。临摹整幅作品时再体会构图特点、主次虚实关系、层次关系、呼应关系、色调变化等等。从临摹中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以后再试着进行变化和创造,心中就有数了。
临摹的目的是学习、借鉴他人的技法。临摹与写生相较,写生为主,临摹为次,写生是源,临摹是流。
临,把画放在桌上,对着画。摹,则是用一张透明的薄纸盖在画上,用笔墨描摹。摹画也叫拓画。临摹要防止犯“结壳”“游魂”“附影子”等弊病。“结壳”,即是学习古人或老师的技法,而被之束缚,不能变化、发展。“游魂”,就是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浅尝辄止,不能融会贯通。“附影子”,即只能依赖前人的稿子或一家一派的门户,一离开,便寸步难行,作不出画。
临摹要和默写结合起来,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很重视默写。提高默写能力要靠深入掌握物象的造型特点和规律及运笔用墨的规律。因此,临摹一定要认真体会。
结合临摹平时要注意多欣赏名家名作,可以反复欣赏品味,此外还要多参观画展,汲取各家之长,开阔眼界,开拓思路,丰富技法手段,提高修养。在观摩和学习时可随时记录一下构图、技法特点、题款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只要认真扎实地学习,肯定会有大的进步。
写生
通过写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然山水、花鸟和结构及动态规律,可以大量搜集创作素材,锻炼造型能力,进一步丰富知识和绘画技巧,在大自然中得到新鲜的感受。这是提高绘画创作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写生之前要多观察、多分析。写生的工具不必过于讲究,铅笔、钢笔、毛笔都可以,纸张随便,关键是要画得严肃、认真。写生的过程就是学习、观察大自然的过程,达到搜集创作素材提高创作能力的目的。
画外功
与绘画技巧相适应,还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如书法技巧和文学修养都需作相应的提高。这是培养审美观念、增进鉴别能力的基础。只有多读书(小说、散文、诗歌及绘画理论都需要读)、勤练书法才能满足学习绘画的要求。练习书法不仅仅是为了适应题字落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书法也是国画的基本功。要通过练习书法,提高笔线的表现能力,加强墨晕的风骨,以书入画格调情趣自然更高。
创作
初学国画不必急于创作,应先在以上三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苦练基本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慢慢试着进行创作。
创作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参考资料,借助别人作品的造型或笔墨技法,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去试着创作。这个阶段也叫初级阶段。通过这一阶段可以初步摸索到创作方面的规律。
第二阶段,待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之后,便可以较自由地进行创作。这一阶段是巩固和灵活运用技法阶段,通过这个阶段的练习,可使技法更熟练,构图变化更丰富。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技法的成熟的标志不是按照一个模式的纯熟,而是根据不同意境、感觉、情趣的要求不断变化技法,体现出随机应变、运用自如而又不断创新。这一阶段的追求是情趣的表现及创作内涵的深化,是既有“法”度而又不为法度所束缚。以法作画,千篇一律,以情作画,变化万千。这是高超的技法和高深修养的结合,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初学者只要得法,用功,是会达到这一目标的。
学国画素材
花鸟素材
竹子
1、蘸淡墨勾画竹叶,用相同的笔法画出三片为一组的竹叶。依次增加叶子,注意竹叶方向、大小等要有变化,下笔时两头轻中间重。
2、淡墨勾画竹子的主干,待半干后浓墨勾画竹节。最后用淡墨勾画竹子的分支。
牡丹
1、整笔蘸粉色,笔尖蘸曙红画花瓣,依次增加花瓣。画出整朵花头,注意整朵花的形状要错落有变。
2、整笔蘸粉色,笔尖蘸曙红点出花苞,画出左右相邻的小花瓣。最后用淡绿色加胭脂画出花尊。
3、整笔蘸淡绿色,笔尖蘸淡墨侧锋画出整组牡丹叶子。浓墨勾叶筋,墨绿加胭脂画枝条。
麻雀
1、蘸赭石加淡墨侧锋点出鸟的头部,中锋画背羽,侧锋画上下翅。浓墨点斑纹、飞羽、尾羽、眼睛嘴,最后以淡墨画胸腹。
2、赭石加淡墨侧锋画出头部,中锋画背羽,侧锋画上下翅,浓墨画嘴,点眼睛。淡墨画胸腹,浓墨点斑纹、飞羽和尾羽,浓墨中锋画腿,浓墨画爪子。
小鸡
1、蘸中墨侧锋画出头部,侧锋点出翅膀,随后用干墨勾画尾部。浓墨画嘴和眼睛,淡墨画胸部和大腿,待半干时用浓墨勾画脚。
2、蘸浓墨,行侧锋画出头部,侧锋画翅膀,淡墨画胸部和大腿,最后浓墨勾画嘴、脚。
翠鸟
1、蘸三青点出鸟的头部,运侧锋画出身子和上下翅。采浓墨画嘴、尾羽、飞羽并点上眼睛。用钛白点鸟身斑纹,淡赭石染胸部,朱砂染嘴与鸟爪,最后用藤黄染眼珠。
2、三青加花青点出头部,用浓墨画出眼睛并勾画嘴巴,再画出头上的毛。三青加花青画鸟毛,用淡赭石画出腹部,浓墨勾画轮廓,朱砂染嘴和勾画鸟爪,藤黄染眼珠。
喜鹊
蘸浓墨勾画嘴和眼睛,浓墨画头部和颈羽。蘸中墨侧锋行笔画胸腹,画背羽留白羽,浓墨画翅羽,并为其添加尾羽。淡墨中锋行笔画胸腹,腿爪用浓墨勾画,鹅黄染眼珠。
学国画的好处
学国画是一件非常陶冶情操的事情,不仅能解放人的天性、给人带来满足感、成就感,而且还会在作品中实现对自我的肯定。
1、学国画是人生良伴。人的一生分为很多阶段,少年时,可以以画言志;青壮年时,生活压力巨大,可以以画解压;等到年过中年,孩子都已成家立业,自己也临近退休,内心难免会有孤独之感,此时可以画画消遣。学国画的人,随着自己的文化积淀,艺术修养的不断提升,他的画作也如陈年老酒,愈发醇香,愈发动人。
2、学国画能陶冶情操。学习国画讲求的是意境,讲究内涵,真、善、美。通过笔墨抒发感情,培养艺术气息,陶冶情操。艺术气息会一直伴随着你,生活中有了艺术,你会感觉到自己的世界都是带着诗情画意。
3、学国画能提高审美。中国画具有简练、概括的特点,在学国画时,注意力集中,执笔、行笔要运气用力,这样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
古代钗子的名称?
我有很多,虽然不是自己编的,但都挺精致的 精雕琉璃玉飞凰逐月簪 淡粉色樱花飘飞锦纱裙 碧玉镶嵌珍珠的如意钗 水粉绣白莲裥裙,拢一枚白玉扇形梳 用白玉九桃纹的盘子盛 一枚霞红梅花钿 茯苓乌骨膏、莲蓉栗心饼、水晶百味鸭 赤金缀玉十六翅宝冠 湖水蓝色纱地彩描花鸟纹大袖衫子 暗绿色牡丹纹齐胸襦裙 樱子红对襟绡沙新衣 月白色水纹凌波裙裾 梅花银珠长簪 银白色织锦裙裾 银丝素锦披风 菊花蜜冻 蜜渍樱桃 明金蓝宝石坠子 烟紫垂花锦 浅粉色素樱广袖长衣 珠容养颜膏 和田玉雕琢成的玉兰飞蝶步摇 象牙镂花小圆镜 墨鱼花钿 真红石青福纹的精致立领 青镂玉枕 月牙白垂花宫锦长衫 湖蓝色冰梢窗沙 点金滚珠步摇 赤金云牙盆 缕金香药,紫苏奈香,松子穰,茯苓糕、朱砂圆子并两盏莲子汤, 月白染花寝衣 八珍兽角的镂空小铜炉 金丝圈垂珠耳环 玲珑点翠珠扣 玉色印暗金竹叶纹的长衣 紫檀木折枝梅花贵妃塌 塞满了菊叶和粟米的蚕丝靠垫 素金绞丝镯子 莲花纹亮银盅,红枣燕窝 双色缎孔雀线珠芙蓉软底鞋 瑙珠赤金寿字步摇 软绒福字珊瑚桌布 燕窝薏米甜汤 清新的粉蓝团绣烟霞紫芍药宫装 一袭瑶红色攒心海棠吉服 月白“蝶舞双菊”抹胸,底下桃红底色繁复华丽的蹙金线长龙凤尾裙拖拽于地 金菊花钿上缀着赤红宝石 真红金罗大秀宫装 紫金凤冠 装着殷红相思豆的赤金笼子 枚赤金云头合钗 双耳同心白玉莲花佩 身茜素红牡丹晓月宫装 贵妃的金丝燕窝,德妃的樱桃酒酿,云容的红枣血燕,我与予涵皆是平素养身所饮的旋覆花汤 一袭青色缀石榴红芍药暗纹宫装。 常春藤雪罗长衣 银链缀蝴蝶抹额 紫金浮雕手炉 雪狐镶边青红染金舍利皮鹤氅 醉颜红底子镂空合欢花图案,花蕊上描着细细的金粉 雪里金遍地锦滚花镶狸毛长裙 灵兽呈祥绣锦的珠绫帘子 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家常墨绒?底银滚白风毛直身锦袍 鎏金蟠枝烛台 浅浅明蓝色的软烟罗 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入水冷却捏去皮,用清水漂净,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用绢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调、煮熟,加白糖霜热啖,或兑牛乳亦可,配以芝麻,玫瑰,桂花,枸杞子.樱桃等佐料,先皇后不喜欢过甜食物,除甜杏仁外亦加少许去皮苦杏仁,因而入口略苦,回味清甜。” 一个八仙莲花白瓷碗 竹叶青镶金丝飞凤大X 珠暗紫妆缎狐腋大氅 通身镶黑色万字曲水纹织金锻边真红宫装 家常石青锻大袖长服,绣着金丝柳叶湖蓝紫葳大团花 秋香色云缎长裙 两带碧灵锦心流苏 嵌珠双龙点翠簪 龙头拐杖乃赤金铸龙首,金丝楠木为柄 樱桃蜜露 一裘郁金香色真珠旋裙 一把双面绣鸳鸯的彩绣团扇,还是象牙柄 泥金芍药花样绫纱团扇 秋香色金线蟒引枕 金红色的鸳鸯风筝 十香浣花软枕 红锦团丝薄被 赤金松鹤长簪 纯金嵌珊瑚护甲 通水玉琉璃护甲 吹花红宝钿 一弯绞金丝镯 一枝硕大五凤金钱玉步摇 霞光色细褶裙子落梅瓣的长裙, 乳白撒桃红底子的宽衫交领长衣,玫色镶金抹胸上时盈润真珠织成的月季花,瑰紫?裙外紧着郁金色敷彩轻容花?裙,用金丝满满堆成鲜花艳鸟 赤荔枝手镯 莲心薄荷汤 芙蓉金广袖长衣,将金芙蓉海棠沉醉于裙裾上 一裘深红色翟凤出云礼服 金丝纹海东青腰带上一把七宝匕首。 青瓷琢莲花凤首酒壶 一串九连玉环,那九只玉环环环相连 一枚雕镂海东青的金圆,以绿松石串成项链 柑橙香 赤金丝珍珠流苏 青梅羹 海水玉赤金冠 石榴团福绫子衣衫 云烟如意水漾红凤翼缎鞋 错金虬龙雕花长窗 真红蹙金双萧海棠锦春长衣扶开如云袖般的华彩,紫金飞凤玉翅宝冠垂下银丝珠络遮住我的容颜, 月白雪纱锦袍 艳紫红绘纱湘裙 雕花青铜炉 金蝉宝囊 明黄面白狐里的大氅 玄色纳绣团章龙纹的袍子 石青色缎织暗花梅竹灵芝袍 水晶虾饺 镶金福寿炉 滚丝龙凤被 菊花八珍 ,镶粉边貂皮袖长衫 赤金双鸾步摇 绯罗色箭袖束腰冰绡纱衫 杏黄彩绣裥裙 十二翅的赤金缀玉凤钗 碧玺玉茭杯 九尺雪玉白绫 浅杏色水纹绫波裥裙 玉兰色纱缎宫装绣着长枝花卉,正是一枝茜草红的紫玉兰,自胸前延伸至下摆及前襟 双衔心坠小银凤钗 桃红纱衣绣着浅色的繁花茂叶,衣襟上伏着亮莹莹的一双碧玉蝶儿;纱衣子里又衬了件素色绢衣, 湖蓝色织暗花竹叶的纱帐 品月色素缎衣裙,疏疏绣几枝折枝玉兰 樱紫的霓裳宫装,襟前袖管绣满一小朵小朵颜色微深的蔷薇花瓣,每片花瓣皆缀三五米粒大小的真珠,外披一袭浅金丝线织成的纱衣,上面时隐时现着翟凤临风凌云的花纹,绣着如意云朵的真丝披帛缠绕在两臂 软银轻罗百合裙 玫瑰色比目缠丝佩 七宝赤金盘螭璎珞圈 银丝珍珠面帘 银丝线绣莲花荷包 碧糯佳藕 蔷薇豆腐 朱砂色牡丹金玉富贵图纹的丝罗长衣, 香色漩涡纹纱绣裙 一对嵌珠点翠金坠子 月白描金花的淡色衫子 鸳鸾殿的格局,宫殿匾额为双鸾衔珠,飞檐镇兽皆作鸳鸯交首之状 累丝嵌珠金牡丹簪, 霞影色半臂蜜色襦裙 乌木雕花刺绣屏风 花梨木雕翠竹蝙蝠玻璃碧纱橱 花梨木雕并蒂莲花玻璃碧纱橱 花梨木雕万福万寿边框镶大玻璃 糖包、糖饼、炸馓子、酥儿印、芙蓉饼 鲜牛奶茶 绛红色金银丝鸾鸟朝凤绣纹朝服 银白底色翠纹织锦的羽缎斗篷 银壳镶米珠护甲 牛骨髓茶汤 深红缠金丝如意结 蜂蜜花生、核桃粘、苹果软糖、翠玉豆糕、栗子糕、双色豆糕。 杨梅酒冰 芒果冰沙 蜂蜜龟苓膏 绿茶星冰乐 杏仁豆腐 冰镇马蹄水 山楂冰沙 青玉双螭盏托、杯 白玉花卉执壶 青玉龙柄桃式杯 白玉透雕花鸟纹带饰一套 白玉鹤鹿同春摆件 乾隆御题白玉花鸟纹如意 白玉蝠寿纹扁方 水晶松竹梅盖瓶 碧玉兽面纹爵 白玉三鹅摆件 白玉巧作螳螂佩 茄汁凤尾鱼 蟹粉小笼 鸡丝凉面 翡翠凉面 白玉飞燕佩 暗红牡丹绫纱锦 八抬金丝鸾凤轿 一只桃型的金镶珠石累丝香囊 桃红丝缎金银丝百鸟祥瑞纹常服 淡黄色锦缎对襟长衫,绣着对称的芍药图案 浅洋红锦绫凤仙裙 镶蓝绿宝石的攒珠四蝶玉步摇 蓝底白梅花不镶滚边的锦缎长衫 玉色印暗金竹叶纹中衣罩银色轻纱 卷须翅三尾点翠衔单滴流苏的凤钗 粉色亮缎圆领薄褙子配白色纱裙 攒珠累丝金凤 陈皮茶虾、观音豆腐、苦丁苦瓜 一卷金丝镶嵌的书信 鹅黄锦缎红绸里滚毛边长斗篷 玫瑰红洋缎泥金五彩牡丹凤凰纹通袖长袄 烟幕黄滚风毛边对襟短褂 烟霞红的锦缎棉袍,领口绣着浅粉色海棠 赭石色哆罗呢对襟褂子 青莲暗饰的紫色拽地罗裙 一支金厢倒垂莲花步摇 一对玛瑙海棠簪 水红流苏暗花云锦宫装 十六树簪钗所成的赤金缀玉十六翅宝冠,以双凤步摇为首、紫晶六鸾为翅、翠羽八翟为尾,赤金镂空金花银叶为座,嵌芙蓉石、紫萤石、孔雀石、月光石、蓝宝石、玫瑰晶、东菱玉为缀,明珠、绿髓、白玉、珊瑚,为凤、鸾、翟身,双凤口中衔下红宝长串挑珠牌,翡翠为华云,金题、白珠珰为簪珥,散落无限晶致华耀、珠辉明光。 蹙金丝重绣九翟海棠祥云锦海吉服,遍绣金云鸾纹小轮花,金章紫绶。腰系玉革带,青绮鞓,佩山玄玉、水苍玉,绕小绶五彩,皆用密绣海棠含蕊图案,缀满雪色小 翟凤玉路车 大袖紫金百凤礼服 明黄色缂金九龙缎袍 一支玫瑰晶并蒂莲海棠的修翅玉鸾步摇 织金飞鸟染花长裙 攒心广玉兰花样 羊脂缠花玉玦 和田白玉凤凰口中衔着一长串绞了珊瑚珠和青玉碎的璎珞 扣合如意堆绣荷包 月白色的乳烟缎攒珠绣鞋 紫铜鎏金大鼎 云锦累珠披风 金掐玉赤金双头曲凤步摇 红罗蹙金旋彩飞凤吉服 梨花白素锦寝衣 青鸾牡丹团刻紫檀椅 九曲金环嵌宝甲套 缠花玛瑙盏 朱漆五福捧寿盘 嵌明钻海水蓝刚玉镯 一双玲珑玉璧 一套纯金镶鸽子红宝石的护甲 暗红绣百子图案刻丝缎袍 织金弹花襁褓 嵌明玉蝶恋花坠子 湖蓝色叠丝薄衾 金玲珑寿字簪 镂金的单蝶并三朵桃花钿 金丝八宝攒珠额帕 石青色淡金边幅锦缎长袍冬衣 密绣团蝠如意花样的绣帏 双翅平展金凤钗 肉桂粉挑绣银红花朵锦缎对襟长褂 象牙色绣五彩菊花的抽纱单衣 桃红蹙金琵琶衣裙 薄金镶红玛瑙坠 白菊桑叶茶 白果大的蜜蜡耳坠子 翠玉银杏叶耳环 铁锈红绣小朵金丝木香菊的柔纱寝衣 杨桃色蝶纹寝衣 晚霞紫系襟纱衣 粉色珍珠圆簪 一串金丝楠木佛珠 金累丝绣花香囊 玉色小扇坠子 槟榔参草茶 宝相花纹云头锦鞋 鎏金云龙托盘 姜丝梅 红翡滴珠凤头步摇 红宝金叶子耳坠 莲青色万字曲水织金连烟锦裙 缠丝点翠金步摇 鹅黄轻罗长裙 软罗织金平绣榴开百子的肩帛 青纱绣桃花兜头披风 翠蓝销金箍儿髻 丁香米珠耳坠 纯银的满地浮雕象牙镜架 葵瓣彩锦盒, 一整套的渤海明玉头面首饰 降真香蜡葵胶 平绣盘花四合如意云肩 青花冰纹圆钵 茉莉乌发膏 芭蕉扇面的样子 紫金镶珐琅山水文饰 湖蓝色织锦缂花短襦 乳黄撒花石榴裙 粉紫柔丝串明珠带 朝阳五凤璎珞圈 溜金蜂赶菊别针 鎏金蟠花烛台 蔷薇粉银线浣纱寝衣 馥彩流云轻纱宫装 缕金线的月白暗花抹胸 红木银丝百寿紫玉如意 白玉三镶福寿吉庆如意 耀眼金松鹤纹薄绸偏襟褙子 银灰色佛衣,只选了纱质的料子,微微有些透明,有几乎看不出颜色的银线绣了疏疏的莲花,只为在阳光下时反射一点轻灵的光泽 玳瑁云纹挂珠钗 薄银翠钿 蓝和浅金丝线绣双龙捧珠的图案 锦绣双色芙蓉的鞋 月色底海水蓝宝团纹蛟龙出海袍 绛色白玉鱼龙长青带 青玉金翅冠, 白玉响铃簪 一支凤凰展翅六面镶玉嵌七宝明金步摇 赤金镶红玛瑙耳坠 金掐玉丹珠戒指 银朱红细云锦广绫合欢长衣 三翅莺羽珠钗 云雁纹锦滚宽黛青领口对襟长衣 银嵌米珠耳坠 玫瑰红水绸洒金五彩凤凰纹通袖长衣 枷楠香木嵌金福字数珠手串 玉色绣折枝堆花的襦裙, 浅浅的湖绿色窄袖重莲绫 一株红宝石制的秋杜鹃长簪 妃红蹙金海棠花鸾尾长裙 锦茜红妆蟒暗花缂金丝双层广绫大袖衫,边缘尽绣鸳鸯石榴图案, 一颗赤金嵌红宝石领扣 品红双孔雀绣云金缨络霞帔 红缎彩绣成双花鸟纹腰封垂下云鹤销金描银十二幅留仙裙 联纹珠荷花鸳鸯满池娇分 一对赤金鸳鸯左右合抱 六帷金玲桃红锦幄喜轿 赭色蟠龙常服 素色暗藤蔓纹绉纱长衣 一袭梨花白笼烟岫云衣衫 支碧玉云纹六菱长簪 暗枣色骑射装,两臂及胸前皆用赤金线秀龙纹 螭纹绛衣 鹦哥绿暗纹绫衫 牡丹薄纱菱扇 云霞色水纹凌波裥裙 真丝白面折扇 一袭樱桃红锦衣缀满大团怒放的暗色芍药花纹 细藤软垫 黄蓝两色卷草纹十六幅白裙 湛蓝百合如意暗纹短襦, 玉黄色洒银丝长裙 馥香团纹软垫 缠丝金蝶步摇 湖蓝色玉掐牙云单衫 孔雀蓝羽扇 细银针折珠耳环 豆藻十香杖 石榴红金丝妆花云锦宫妆 茄形粉碧玉坠角 秋香色流云纹褙子 镂花翠屡纱衣 浅紫镶花抹胸 碎花如意攒珠簪 兰竹雕花红木柜 绣薇掐丝锦盒 梅红色云锦穿花绣儒裙 乳白色挑金丝福纹小褂 赤金并蒂海棠花步摇 明蓝提花方格长衫 对振式收腰托底罗裙,水芙色的茉莉淡淡的开满双袖 绘银挽带 飞蝶搂银碎花华胜 橙红颜色长袭纱裙 玫红锦缎小袄 一支红玉珊瑚簪子 一排挂坠琉璃帘 雪羽 乳白搀杂粉红色的缎裙上锈水纹无名花色无规则的制着许多金银线条雪狸绒毛, 银玉紫月簪 蓝色的翠烟衫 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 翠水薄烟纱, 白色茉莉烟罗软纱 逶迤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 抹胸蓝蝶外衣遮挡白皙肌肤。周旁蓝色条纹,细看却现暗暗蓝光。 紫黑镶金边略搀杂乳白色线条锦袍将里裙之华 佩一单只精美嵌金边刻祥云紫瑞, 淡蓝浅白色牡丹锈花鞋 垂束华簪,中部皆别有蝴蝶琉璃等珠宝手饰 淡绿色的长裙,袖口上绣着淡蓝色的莲花,银丝线勾出了几片祥云,下摆密麻麻的一排蓝色海水,云图芙蓉暖玉步摇 浅蓝色银纹绣百蝶度花的上衣, 素白色的长锦衣,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了奇巧遒劲的枝干,桃红色的丝线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从裙摆一直延伸到腰际 浅紫色的敞口纱衣, 银丝墨雪茉莉含苞对襟振袖收腰丝制罗裙宫装 飞蝶墨雪镂宝髻花翠簪 水钻山茶绘银华胜 芙蓉清淤墨顶翠色串珠步摇 紫金嵌芍药白羽搔头 翠色葬雪上等宫绦 珍珠白湖绉裙, 玫瑰红柔纱。 一条纯净色腰带。上面镶了12颗水晶 碧玉银琅簪。 绣花长袍外罩了同色的半透明纱衣 紫水晶缺月木兰簪, 玉色烟萝银丝轻纱衫 月白微粉色睡莲短腰襦 集萃山淡蓝软纱轻轻挽住 薄蝉翼的霞影纱玫瑰香胸衣 白色梅花蝉翼纱 暗花柔云百褶缎裙 雾紫色镶金丝的缠枝青莲菊花暗纹的风毛边云锦拽地长衣 黄缎金绣花蟒凤衫 鸾红银丝披帛 金厢(镶)蝴蝶戏花珍宝首饰一副 金厢庆无穷寿首饰一副 金大珠八仙首饰一副 镶翠玉掐丝金步瑶 双凤戏牡丹银镯子 粉红缎面折枝迎春刺绣圆领袍 五彩折枝菊花 红绒面花卉斗篷 初芍含珠银步摇 金线牡丹 黑漆描金楠木妆盒 翡翠点金 赤金盘琉璃的 上等南珠的 赤金琉璃项圈 碧玉金簪 水润的玉面上,细细的金丝精巧盘绕出一羽栩栩如生的凤凰,喙中垂下六串滴水翡翠米 金花臂钏 红底暗纹小袖对襟襦衣 黑缎镂花边抹胸 织金凤尾裙 描金蝶深绿锦缎长裙 深绿暗纹大袖透纱长衫 一支蝴蝶图案镶蓝宝石的花钿 白梅檀香 佛手柑 宝蓝缎镶毛狐皮袄 银色莲花长杆双头凤步摇 银色莲花碎珠流苏步摇 银菊蝶舞 碧罗冠子稳犀簪 芙蓉冠子水精簪 瑞珠赤金寿字步摇 一对浣金龙凤双栖镯 八宝青鸾金步摇 镏金花插簪梳 一对赤金镂空穿枝飞凤牡丹纹的花顶碧玉步摇 赤金碧玉芍药富贵百蝶穿花的缠枝华胜 对华云凤头簪 一对累丝嵌宝石金凤簪 一对镏金掐丝点翠转珠凤步摇 一对珐琅彩花卉簪 白色孔雀羽祥云抹胸 宝蓝金丝立领高叉牡丹长袄 广棱七宝鸾凤归云簪 支凤凰展翅七宝黄金步摇 百花穿蝶簪 淡粉如白色暗花软罗寝衣 姿金掐丝点革转珠百花步摇 翠金流苏 翠嵌珠孔雀步摇 金镶九龙戏珠镯 金镶红蓝宝石戒指 鎏金龙纹银簪 白玉花卉纹梳子 白玉孔雀簪 累丝嵌宝衔珠金凤簪 镀金蝴蝶簪, 累丝嵌珠宝虾形金饰 累丝嵌宝石金凤簪 累丝嵌宝石人物纹金簪 金累丝灯笼耳坠 金玉寿字耳坠 金厢猫睛耳坠 金摺丝楼阁耳坠 金宝琵琶耳坠" 事事如意簪 梅英采胜簪 景福长绵簪 日永琴书簪 日月升恒万寿簪 仁风普扇簪 万年吉庆簪 方壶集瑞边花(鬓花) 瑶池清供边花 西池献寿簪 万年嵩祝簪 天保磬宜簪 卿云拥福簪 绿雪含芳簪 翡翠盘肠簪 珊瑚蝙蝠簪 点翠地嵌金龙珠九凤冠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吴绣百年好合一幅 石榴醉红晶石串珠一副 祖母绿嵌金垂环一对 穿花百蝶金镯一对 福禄寿温甸玉镯一对 俏色兽首玛瑙杯一对 三螭纹玉觚一对 素月梨花琉璃屏风一架 醉红银丝斜襟罗衣 玉色云痕纱 碧桃色上绣银色海棠的兜肚 铁锈红祥云浮花的宫装 白色玛瑙镯 犀牛角童镯 浅驼色暗团龙凤纹春绸夹衫 豆沙色素纺丝绸夹褂 缀金捶胎錾梅花形搭扣 赤金镂空穿枝飞凤牡丹纹的花顶碧玉步摇 赤金碧玉芍药富贵百蝶穿花的缠枝华胜 大红的仙鹤望月雪纺洋缎底蟒袍 花金镯子 雕花象牙栉 玫瑰晶并蒂莲海棠的修翅玉鸾步摇 湖水色寿山福海暗花绫衣 紫檀雕嵌的大纱透绣花草诗字的缨络 茄紫小口贵妃镯 碧丝翠柳玻璃种蓝绿飘花翡翠镯 平安镯、贵妃镯、南工美人镯、北工方镯、工镯、麻花/绞丝镯、鸳鸯镯 满春带绿,一个是满绿带春鸳鸯镯 寿山石雕龙纹圆印泥盖盒 紫晶太白醉酒纹鼻烟壶 金漆木雕人物花鸟纹八宝匣 玛瑙巧作渔翁垂钓佩 广绣花鸟画带酸枝镶螺钿框四挂屏 水晶内画探花及弟扳指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托福寿纹楼阁式香熏 竹雕松树杯 竹雕高士泛舟图笔筒 雕螭龙犀角杯 铜胎画珐琅螺蝠花插 翠雕夔龙鼻烟壶 珐琅彩瓜蝶连绵葫芦形鼻烟壶 芙蓉石观音 竹根雕踏雪寻梅像 玛瑙料八骏鼻烟壶 绫地彩绘花鸟 四屏 楠木雕荷莲茶罐 琥珀竹林七贤摆件 套红料荷莲鼻烟壶 铜鎏金寿字扳指 象牙雕庭院人物图镇纸(1对) 缂丝宝相花暗八仙幛沿 马少宣内画玻璃秋声赋图文鼻烟壶 象牙象棋 玛瑙巧作洗马图佩 景泰蓝缠枝莲象耳洗 绿料弦纹瓶 雕漆嵌玉花卉长方盒 象牙牛角双色象棋 铜鎏金云蝠纹宫灯 水晶凤凰摆件(1对) 紫檀嵌银丝雕花鸟长方盒 掐紫珐琅鸳鸯形香薰 象牙刻蝙蝠花卉纹笔掭 掐紫珐琅云鹤纹圆盒 紫砂四果 铜胎掐丝珐琅开光式花卉赶珠云龙纹盖盒 玛瑙巧作诵经鼻烟壶 象牙雕草虫竹节臂格 铜鎏金缠枝莲纹盖盒 蓝料海棠式水仙盆 竹节镯 百鸟裙 百裥裙 百褶裙 芭蕉髻 半翻髻 步摇鬓 蝉鬓 长鬓 朝天髻 垂髻 丛髻 大盘髻 堕马髻 峨髻 反绾髻 飞天髻 凤鬓 高髻 花髻 灵蛇髻 流苏髻 螺髻 牡丹头 闹扫妆髻 双垂环髻 双垂髻 双环高髻 双环望仙髻 挑心髻 乌蛮髻 坠马髻 倭堕髻 茴香髻 冰翼纸 彩云笺 百韵笺 回纹、正反山字、弦纹、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点珠纹、朵花、卷草、蕉叶、忍冬、缨络、仰覆莲瓣、如意云头纹 大红金钱蟒引枕 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 轻巧洋漆描金小几 大紫檀雕螭案 梅花式洋漆小几 高几 花梨大理石大案 雕漆几 洋漆描金小几 几类大致有炕几、香几、茶几、花几等,案大致有书案、画案、香案 八宝缨络五色彩球 梨花青双绣轻罗长裙 雪色长珠缨络 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 银嵌宝石水晶金刚杵 翡翠和田玉扳指七件连御题诗剔红紫檀三鱼朵梅海水纹盖盒 柠檬黄地粉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 青花折枝蕃莲纹八宝纹出戟觚 斗彩加粉彩垂肩如意瑞果纹梅瓶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 剔红双螭荷叶式盘 珐琅彩锦地开光式“西洋人物”图贯耳小瓶 青花缠枝花卉纹大鸠耳双环尊 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 柠檬黄地粉彩金钱冰梅纹“束带琵琶包袱”璧瓶(一对), 青花耕织图扁瓶 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 粉彩三多果纹墩式碗 胭脂红轧道粉彩宝相花纹瓶 黄地粉彩开光四季花卉纹双耳瓶 粉彩花卉开光山水人物海棠形尊 松石绿地粉彩花卉如意耳玉壶春瓶 黄地粉彩八宝描金花卉纹佛塔 青花缠枝莲纹折沿葵口盘 青花葡萄纹折沿葵口盘 宝相花抱月瓶 紫檀、乌木、红木、黄花梨木、楠木 豆青釉加彩梅竹纹笔筒 花梨百宝嵌笔筒 碧玉雕云龙纹笔筒 牙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 水牛角雕童子牧牛图笔筒 御制白玉镂雕竹林七贤图方笔筒 黑漆牙雕梅花笔筒 黄杨木雕苍松形笔筒 白玉瓜果笔舔 松石绿釉笔舔 象牙莲藕笔舔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纹笔架 宜兴紫砂竹蝉笔架 白玉镂雕松柏人物笔架 沉香木圆雕灵猿笔格 紫檀仿灵壁石山子笔架 琥珀雕山子形笔架 文竹贴花水丞 玉雕花卉福桃水盂 铜胎掐丝珐琅莲蝠纹水盂 蓝釉青花喜上梅梢马蹄水盂 珊瑚红描金蝙蝠抱桃水盂 白芙蓉浅浮雕鱼龙变化纹镇纸 田黄石雕异兽书镇纸 乌金釉瓷塑捆竹镇纸 铜鎏金螭龙纹镇纸一对 黄杨木刻庭院仕女纹镇纸 象牙刻“赏心惟物”镇纸 雕瓷竹段式印盒 白玉嵌宝石印盒 剔红山水人物印盒 碧玉镶白玉墨床 青花粉彩开光人物纹墨床 鸂鶒木雕曲竹式墨床 青白玉松鼠葡萄笔洗 斗彩缠枝蕃莲纹洗 汝窑青蛙卧荷笔洗 白玉嵌宝石描金碗 兽首活环双鱼纹洗 镂金嵌宝石金螺 玲珑嵌宝玉环条 痕都斯坦式玉嵌宝石瓶 痕都斯坦玉四系罐 痕都斯坦玉调色盘 黄玉痕都斯坦菊瓣纹盘 痕都斯坦花卉纹圆玉瓶 双鱼佩 童子戏鲤鱼与勒子 云纹织锦缚带 玉花鸟纹梳 白玉天鸡三耳罐 玉云龙纹炉 玉荷鹭纹炉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 青玉双鹤佩 金玉海东青啄雁饰 玉双螭纹臂搁 人物龙纹磬 玉卧兽形砚滴 玉双管式笔插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 玉条纹兽耳簋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玉八仙纹执壶 青玉竹节杯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 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 福禄百寿字白玉带 西番莲纹龙柄银鎏金胡瓶 月白色累丝嵌宝羽纱缎衣 黑碧玉错银嵌宝石捧盒 玉兔捣药耳坠 青玉描金题诗碗 白玉盖杯 青玉、白玉制水仙 玉雕龙纹盖碗 翠玉白菜式花插 伽楠香木镶金珠寿字手镯 金八宝双凤纹盆 黄玉佛手花插 玛瑙葵花托碗 玛瑙玉盖鼎 金制宝冠瓶 白玉三羊执壶 蓝玛瑙镶金宝象 青花双龙寿字纹大罐 嵌宝石刻花盘 红纱罗地平金彩绣百子金龙花卉女夹衣 青玉镂雕花耳牡丹花薰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金鹤 粉彩百鹿尊 粉彩茶梅纹盘 法郎彩紫地富贵瓶 掐丝珐琅莲花罐? 清乾隆金胎画珐琅执壶 金胎画珐琅杯盘 掐丝珐琅凤耳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