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釉色种类,单色釉瓷器有多少种?
单色釉,夏天最不可辜负的色彩!没有青花的蓝白相映,没有彩瓷的繁复缤纷,纵然仅纯净一色,却不输于“浓抹淡妆”,这就是单色釉。又被称为“一色釉”、“纯色釉”。由于瓷釉内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不同种类的单色釉瓷器烧成后会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单色釉瓷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若讲极简,宋朝是最早的极简。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画画不用颜色,这就是极简!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
单色釉在这时期进入了发展期,在明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到了清代,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
单色釉被认为是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
看一色千秋,万彩归一。
白 白如梨花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白釉还可以分为甜白、象牙白、猪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鱼肚白等。白瓷是宋代陶瓷的精粹,北有定窑,南有景德镇青白瓷。永乐朝创烧的甜白瓷,有“汁水莹厚如堆脂,光洁如美玉”之感。
青 青如碧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釉色,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宋瓷中官、哥、汝、龙泉、越窑、耀州窑等都烧出了不同程度的青釉。
红 红似朝霞红釉以氧化铜为主要呈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等。从唐代开始,制瓷艺人就发明了红釉烧制技术,长沙窑的铜红釉是如今能看到的最早的红釉;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永乐创烧的鲜红色釉;至宣德年间,技术日臻成熟,景德镇烧制出了大名鼎鼎的祭红(霁红),因其烧成技术极难掌握,有“千窑一宝”的说法。
黄 黄承天德黄釉包括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明代,到弘治以“娇黄”为第一。但是因其谐音“皇”,黄釉瓷历来是皇家的专属,象征权力与尊贵,严禁民间使用。
蓝 蓝比深海蓝釉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等。最早见于唐三彩里。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后人把霁蓝、霁红、甜白并列,推为宣德单色釉瓷的三大“上品”。
绿 绿比翠玉绿釉包含郎窑绿,苹果绿;低温绿釉有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我国早在汉代就已用铜作着色剂烧制铅绿釉,宋金时期,绿瓷首推定窑,称为“绿定”。明代,色彩独特的“孔雀绿”烧制,打破了前朝绿釉皆呈深暗青绿色的局面,达到了亮翠的程度。
黑 黑如漆墨烧造黑釉瓷的窑口众多且时间长久,绵延千年。黑釉瓷早在东汉就已出现。宋之黑釉首推建盏,其原因在于宋代饮茶习俗的改良。康熙一朝,景德镇则烧造出著名的黑釉——乌金釉。
单色釉,大美至简,却并不简单!“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惟愿能在这单色釉中,领悟极简美学之道。
内容来自东家陶瓷手艺人观颐斋的分享。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十大顶级红釉瓷器?
霁红釉最名贵
霁红釉亦称“祭红釉”、“鲜红釉”、“宝石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明宣德时创烧的著名铜红釉品种,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名。有清一代,霁红釉之烧造当以雍正朝为最,纵观雍正一朝内务府造办处烧造瓷器档案中,关于烧造霁红器皿的记载占居大半,尤得雍正皇帝之钟爱。
《历代名瓷图谱》中云:"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霁红器历来难烧,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在皇帝的支持和参与下曾倾尽良工复烧霁红,后再度失传。因此,它比其他名贵色釉瓷更为珍罕,也是各类釉色的瓷器中最难烧造的品种之一。
三分烧瓷器是什么?
七分瓷三分烧,烧制是成瓷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景德镇有句谚语“三年能出一名状元,却出不了一个把桩师傅”。把桩是陶瓷最后烧制时的监工,看火侯、添柴,降温,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景德镇瓷器什么颜色最好?
景德镇烧造的颜色釉瓷,其釉色可谓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被誉之为“人造宝石”,是瓷都4大传统名瓷之一。
其红釉光艳华丽,青釉素洁雅致,黄釉明朗清晰,花釉斑驳古雅。而结晶釉则更变化无穷,爆发出大小不一的品花,花团锦簇,光芒四射,其艺术效果之妙是难以形容的。
分类
颜色釉瓷突起色釉瓷。有许多种类别: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者称花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温颜色釉。釉料中含粘土、石英和助熔剂。着色剂主要有含铜、铁、钴、锰等化合物。 低温颜色釉大多以自然界中的景物、动植物命名,为象牙窑红等。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就十分丰富,再经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的发展,更是无色不备,除恢复传统色釉56种外,又创新各种色釉60多种。为凤凰衣釉、彩虹釉等等。色彩非常丰富,产品畅销全世界。
工艺
颜色釉瓷是以多种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高温或低温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陶瓷就有什么颜色
瓷器主要成分是什么?
现代瓷器中主要含有硅元素、氧元素、铝元素、氢元素,以及少量的锂元素、钠元素、钾元素、磷元素,铁元素等元素。
瓷器是由瓷石(成分为硅酸盐岩石矿物,其中Li2O,K2O,Na2O等碱金属化物含量较高,并含有适量的P2O5和Fe)、高岭土(理论化学组成为46.54%的SiO2,39.5%的Al2O3,13.96%的H2O)、石英石(主要成分为SiO2)、莫来石(主要成分为3Al2O3·2SiO2或2Al2O3·SiO2)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