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日本瓷器,粉彩瓷器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粉彩瓷器,也即瓷器鉴赏中的“软彩”瓷器,为何得此名,皆因其色彩虽丰富,却都清淡素雅,不同于康熙时期的明红艳绿,别具品格,优柔温润,所以是中国瓷器史的重要瓷器品类。那么,粉彩瓷器有什么意义呢?它的价值又是几何呢?
首先,粉彩瓷器的出现,在清代本身就是较为特殊的,相对于青瓷以及珐琅彩等等,粉彩瓷器无疑是中国瓷器传统审美的回归,其端丽温和,淡彩出众,有中国文人所称道的“君子之气”,内敛深沉。尤其是雍正时期的瓷器,以粉彩瓷器为优,其彩绘的技法与优美的装饰都水平极高,这个时期的粉彩瓷器,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同光之后,粉彩瓷器逐渐普通化,所以从客观上来说,康雍时期的粉彩瓷器,是最具价值的。
那么粉彩瓷器所呈现出来的温润淡彩,是怎么做到的呢?它又有何意义?粉彩瓷器的淡彩,是通过在彩中添加粉而达到的,这是一种名为玻璃白的物质,与瓷器原本的颜料混合,再加以精心描绘、烧制,可以减去几分清代彩料的煊丽耀目,而添几分优柔温润,最后出品的粉彩瓷器可以做到色彩饱满而不刺眼,红为粉红,绿为淡绿,且深浅有过渡,有温润稚趣之妙。玻璃白的运用,对于中国瓷器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过在瓷器甄别与鉴赏中,即使是康熙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器中,也各有不同。康熙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偏向淡雅温润,柔媚婉丽,且器型端庄,在御用瓷器中别具一格。而乾隆时期则并非如此,由于时代审美的因素,原本粉彩瓷器所具有的婉丽特性被另一种富丽堂皇的风格取代,在乾隆时期,粉彩瓷器多用花形,且纹饰繁密,色彩密集,甚至有“花不露底”的粉彩瓷器出现,不得不说是别样的风格。
总的来说,粉彩瓷器作为软彩瓷器,通过在彩料中添加玻璃白来呈现效果,其特性就是温柔婉丽,润泽淡雅,在清代的瓷器中是一股清流,特别是康熙与雍正年间的粉彩瓷器,更是端庄大方,秀逸非凡。至于乾隆时期,才转向繁丽富贵。不管是哪一个时期的粉彩瓷器,都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当然,最优质的还是康雍时期的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图片及成交价格参考:
1: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一对),尺寸:直径14厘米×2,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50,720,000 ,成交时间:2007-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双行六字楷书款 。
2:清雍正粉彩过枝八桃五蝠福寿双全盘成对,尺寸:直径20.2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50,600,000 ,成交时间:2018-06-1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盘为一对,敞口,弧壁,圈足。盘心以粉彩绘一株苍茂桃树,沿盘壁蜿蜒伸展至外壁,枝上雅绘盛开桃花,缤纷花蕾,八颗嫣红桃实,五颗于盘内,三颗于盘外,浑然一体;桃枝盈间,以矾红绘就三只蝙蝠飞舞于盘心,另有两只绘于外壁,底足青花双倭角方框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对盘,其上以精湛的笔法工笔写出一颗桃树,其枝干虬错矫健,蜿蜒而生,时而乍然转折,却总与碗形相得益彰。花蕊及花苞以细笔淡墨勾勒,突显其高洁清雅,密而不乱,充分表现画家功力。形态端庄秀雅,运用过枝花的手法在白底上从器外壁起画,经过口沿,延续到器内壁,绘八桃五蝠,取「洪福齐天」、「福寿双全」之意,雍正时期一般绘八桃,乾隆时多绘九 桃,故有「雍八乾九」之说。本品布局构图之妙见于「过枝」技法之运用。过枝又称「过墙」,即花绘布局将碗盘内和外壁相连通,图案自盘外壁攀延过盘边伸展铺陈于盘心,使内外图案既独立成章又浑然一体。晚清陈浏所著《陶雅》记载:「庚子后出五彩过枝盘碗甚伙。过枝云者,自此面以达于彼面,枝干相连,花叶相属之谓,皆雍正官窑也。」
3:清雍正仿木纹釉墨彩高士策杖图笔筒,尺寸:直径18.3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34,840,000 ,成交时间:2016-06-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单圈三行六字楷书款。
这件笔筒做工一流,洵为雍正年间 (1723-35年) 的御窑精品。雍正帝的御用工艺品素以品味高雅、做工精湛见称。作为艺术赞助者,他的要求甚为严苛,无论身为亲王之时,或是在位的短短十多年里,他谕令制作之器物,无不体现了他超卓的审美水平,故深得藏家青睐。是次拍卖的笔筒,正是技术突飞猛进、艺术灵感遄飞和皇家大力赞助的成果。
4:清雍正粉彩瑞果三多暗刻龙纹大碗成对,尺寸:直径20厘米;直径20.2厘米,估价:RMB 15,000,000 ~ 25,000,000,成交价: RMB 32,200,000 ,成交时间:2016-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5:清乾隆粉彩过枝五福九桃福寿盘,尺寸:直径20.5厘米,估价:NTD 10,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NTD 17,700,000 ,成交时间:2019-10-19,拍卖公司:艺流国际拍卖股份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秋季拍卖会。
6:清雍正粉彩玉堂富贵纹菊瓣盘,尺寸:直径23厘米,估价:HKD 18,000,000 ~ 25,000,000,成交价: HKD 16,860,0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
此盘作二十四瓣菊瓣形,盘内以珐琅料绘以折枝牡丹、木兰及紫菀组成的团花纹饰,构图主次分明,勾勒精细。花瓣以珐琅白料染边,叶片以深浅不一的绿料绘制而成,意图表现西洋的光影明暗技法,为雍正彩瓷中极为珍罕的佳作。
7:清雍正粉彩福寿纹碗,尺寸:直径14.4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RMB 14,950,000 ,成交时间:2011-11-17,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直口,弧壁,深腹,圈足。粉彩装饰,盘内外壁绘桃蝠纹,一株枝繁叶茂的桃树,盘根错节,由碗外壁弯曲盘内,粉花绿叶,六枚嫣红熟透的硕桃悬挂枝头,五只红蝠展翅飞舞。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清末陈浏《陶雅》记有:“庚子后,所出五彩过枝之盘碗甚多,有桃实八枚缀于枝上者,索价亦甚巨。过枝云者,自此面以达于彼面。枝干相连,花叶相属之谓,皆雍正官窑也。”
粉彩瓷始创于清康熙朝,雍正、乾隆时期迅猛发展,雍正粉彩由玻璃白在彩绘画面打底,用传统绘画中国的没骨画法渲染,突出了阴阳浓淡的立体感,色彩丰富,以娇艳柔丽名重一时。粉彩装饰图案丰富,纹饰有山水人物、花草虫蝶等。
造型精巧玲珑,胎体轻薄,釉面莹洁细润,敷彩新嫩,纹饰绘制精工,纹饰画意生动,寓意吉祥,色调清丽淡雅,清新隽雅,为雍正粉彩器的上品。正如陈浏《陶雅》评论雍正窑器有:“雍正窑极精之脱胎瓷画。有四绝焉。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笔画彩色。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盆娥细。睫有耸毛。且茎茎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
8:清乾隆鬪彩福寿开光题诗粉彩秋芳图扁壶,尺寸:31.8厘米,估价:HKD 12,000,000 ~ 18,000,000,成交价: HKD 14,500,000 ,成交时间:2017-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干」、「隆」印。
乾隆一朝造瓷样式繁多,时有创新。此扁壶造型精美华艳,符合当时造瓷风气,而且装饰细致巧究,可洞窥高宗雅趣。本品采明初扁壶器形,壶身以鬪彩缠枝福寿纹为地,两面开光,一面画粉彩花卉图,另一面题诗,加缀如意双耳,极富巧趣。乾隆个人品味喜好与本朝制瓷发展之息息相关,此壶糅合多种瓷器工艺,悦目非凡,可为一例证。
本壶正面开光绘粉彩花卉图,妍葩自然可爱,边框描金,与背面题诗相应。花卉秀雅清新,涣明末名家恽寿平花卉绘画之风。恽寿平,号南田,「清初六大家」之一,尤擅「没骨」花卉画法,不钩轮廓,直接用色、墨渲染成形。其画法独辟新径,笔下花卉婉约柔美,若随风轻摆。恽氏师古法,重用鲜明艳色,如红、紫、明绿,将之重新融入中国绘画。雍正、乾隆二帝皆甚爱恽氏之画,康熙晚期新创粉彩,遂以恽氏花卉意韵入瓷。
本壶以如意为双耳,别出心裁,可见其吉祥寓意深得乾隆圣心。壶身更以鬪彩画缠枝瑞莲及矾红彩蝠五只,寓意鸿福齐天。
9:清乾隆洋彩绿地开光四季花卉御题诗灯笼瓶,尺寸:高40.2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3,800,000 ,成交时间:2019-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造型典雅,撇口,短颈,溜肩,长圆腹,圈足外撇,其形似灯笼,故又有灯笼尊之称。与别致的造型相比,纹饰布局设计则更显匠心独具,以缠枝锦地衬开光白地花卉并御制诗为饰。本品除腹部开光外,通体以浅绿色釉为地,并以洋彩绘各式缠枝莲纹,设色鲜妍佳妙,配以翻卷的枝蔓,洋溢出浓郁的巴罗克风格;腹部设计尤富巧思,以描金做八如意方框开光,其内施白釉,绘一面画一面诗,交融更替为饰,所绘四幅花卉皆与御制诗文相对应。
瓷器在拍卖市场的情况如何?
瓷器市场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在鉴定方面均是主观臆断毫无科学可言,倍有庙小神灵大之感。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传世品并不具备可仿性,所以在拍卖市场各大拍卖行仍然以传世品明清官窑瓷器为主流,不排除有拍卖行以假乱真的现象,近几年宋瓷拍卖开始抬头,201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南宋官窑十棱葵瓣洗,以2820万港币成交,纽约佳士得秋拍南宋建窑油滴天目盏以1170万美元成交,伦敦苏富比秋拍南宋建窑兔毫天目盏以108万英镑成交。由此可见,投资者在审美方面由原来的追求繁花似锦向朴拙素雅方向发展,这是人性由浮躁走向踏实的必然过程,未来瓷器拍卖市场随着投资者审美和鉴赏力的不断提高,目光将会由明清官窑瓷器逐步向宋瓷转移。
元青花仕女特征?
元青花中的陶瓷仕女图数量较少,和磁州窑陶瓷仕女图一样,是以人物故事图的面貌出现的,但是二者在艺术表现上却有较大差异。元青花陶瓷仕女图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的元青花大罐《昭君出塞》,另外还有2015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716万港元拍出的元青花大罐《锦香亭》、万野博物馆藏元青花大罐《百花亭》等。
元青花中的陶瓷仕女图虽然数量不多,但可以说个个精妙。其构图精致,人物结构准确,工整细致,虽然与磁州窑陶瓷仕女图一样仅有单一的色彩,但通过晕染使人物产生立体感,与磁州窑白描手法描绘的仕女图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元青花的瓷胎为优质景德镇瓷胎,胎质坚致细腻,釉质温润如玉,远优于磁州窑粗松的胎釉。
因此,元青花与磁州窑陶瓷仕女图虽同出于人物故事图,或者说同源于版画插图,但相较磁州窑陶瓷仕女图,元青花陶瓷仕女图可谓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后世的楷模,直接触发了明清时期陶瓷仕女图的兴起。
哥窑瓷器十大品种?
哥窑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哥窑瓷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金丝”、“铁线”。宋代哥窑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此为宋哥窑瓷之一绝,尽管以后历代有许多仿宋哥窑,但在烧制上皆未能臻此绝艺。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虽然当时收藏界仍有人持不同看法,但其拍出价仍高达1000万元以上。 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为常见。但哥窑窑址仍未确认,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悬案之一。
御用瓷器珐琅彩有哪些基本特征又为何价值如此之高?
【文藏来答】珐琅彩瓷器系康熙朝创新品种。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atteo Ripa)在写给耶稣会的信件中称:「皇上开始非常喜欢欧洲的珐琅画,命人尽力介绍欧洲的珐琅画到宫中造办处。于是,皇帝看到从欧洲带来的画瓷器用的彩料和几件大件铜胎画珐琅器后,便考虑制作一些器物。
清康熙 蓝地珐琅彩花卉纹福山寿海碗及款识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皇上命令欧洲画家来画珐琅,为了避免必须整天和那些身份卑微的工匠同作息,我们于是言称不曾学过画珐琅,而且也故意不学此项技艺。我们画得拙劣无比,于是皇帝便降旨作罢。」(蔡和璧《清朝宫中珐琅彩瓷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九九二年)珐琅彩瓷器正是产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清康熙 蓝地珐琅彩花卉纹福山寿海碗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因处于初创阶段,从色彩搭配、纹饰布局到款识内容和样式,均摹仿当时铜胎画珐琅效果。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的白瓷仅在器物的里面和圈足内施釉,器物的外壁则涩胎无釉,即俗称的「反瓷」。外壁画面大多以黄、蓝、红、豆绿、绛紫等色彩作地,再利用各种颜色的彩料以双钩敷彩技法描绘缠枝牡丹、月季、莲花等花卉图案,且有花无鸟。
也有在四个花朵中分别填写篆体「万」、「寿」、「长」、「春」等祝寿语者。其构图严谨,设色妍丽,物象逼真,唯极能似。一枝一叶一花的穿插安排,均合乎植物生态原理,工整中不失潇洒,极尽写生之妙。所用彩料系从欧洲进口,所用画稿则由宫中造办处下属的如意馆提供。由于施彩较厚,致使纹样有堆凸感,且出现细小裂纹。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也有个别直接在宫中旧藏明永乐白瓷盘上施彩者。
清康熙 蓝地珐琅彩花卉纹福山寿海碗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时期还创烧一种宜兴紫砂胎画珐琅器,当时被称作「宜兴胎画珐琅」。目前所见传世品约计二十件,其中十九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残器。其造型包括执壶、提梁壶、盖碗、盖盅等,装饰题材多为花卉,有直接在紫砂胎上彩绘者,也有可能考虑到紫砂器表面不像白瓷那样细腻光滑,遂先在胎上(仅施于器物外壁)涂抹透明珐琅料作地,使器物表面变得光滑,然后再进行彩绘的情况。
清康熙 蓝地珐琅彩花卉纹福山寿海碗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蓝地珐琅彩花卉纹福山寿海碗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时期瓷胎画珐琅器的款识均署在器物外底,大多为楷体「康熙御制」四字双行胭脂红色或蓝色图章式堆料款,围以双方框,框线外粗内细。个别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外底阴刻楷体「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阴刻单线方框。也有个别器物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康熙画珐琅莲花纹菱花式盘(永乐白瓷胎),外底虽也署「康熙御制」四字双行胭脂红色堆料款,但外围的不是双方框,而是双圆圈,圈线外粗内细。至于康熙朝宜兴紫砂胎画珐琅器外底所署款识,一般为「康熙御制」四字双行黄色堆料款,外围双方框。个别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纹茶壶,外底所署楷体「康熙御制」四字黄色堆料款按上下右左的顺序排列,外围海棠花式双线边栏。宜兴紫砂胎画珐琅器之所以使用黄色珐琅料署款,是因为黄色可与褐色地形成鲜明对比,而若以褐色地衬托胭脂红或蓝色料款则不够鲜明醒目。
清康熙 紫砂胎画珐琅花卉纹方执壶及款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之前已谈到,康熙晚期创烧的珐琅彩瓷器主要追求铜胎画珐琅效果,大多是在「反瓷」上涂色地来衬托图案花纹。但此时也出现了个别直接在白瓷上彩绘的画珐琅瓷器,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即有在永乐白釉暗花菱花式盘上直接施彩的画珐琅瓷器。这种画珐琅瓷器虽失去色地画珐琅的华丽感,但却呈现清新典雅的艺术风貌,为雍正、乾隆时期大量烧造在白釉上直接施彩的珐琅彩瓷器奠定了基础。
现在珐琅彩瓷器大部分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这就造成了可交易的珐琅彩瓷器存世量稀少,艺术品市场“物依稀为贵”的价值原则在珐琅彩瓷器上显示的淋漓尽致。而“物以稀为贵”造成的结果就是与上拍量形成鲜明对比的高成交价,珐琅彩瓷器在二级市场中的成交价很少有千万级以下的。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评论已关闭!